国际论坛

“一带一路”

  • 威胁认知、相互依赖与美国盟国对“一带一路”的政策差异

    陈小鼎;刘洋;

    随着世界政治极化的加剧,经济问题安全化与政治化趋势显著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对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扭转逆全球化趋势意义重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余年来,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其中包括美国的部分盟国。然而,美国盟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一带一路”的推进状况,美国盟国的政策选择大体分为积极响应、明显反对、谨慎中立和左右摇摆四种类型。为解释美国盟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呈现的差异化回应,本文构建起一个以安全层面的威胁认知和经济层面的相互依赖为自变量的分析框架,并选取泰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以色列作为案例检验对象。当前世界变乱交织,国际失序风险持续增加。美国不断强化“泛安全化”认知,鼓动盟国放弃“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二元平衡战略,逐步转向经济与安全都依赖美国,国际合作严重倒退。为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须平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和安全诉求,最大限度地增信释疑,增强中国崛起的认同度。

    2024年04期 v.26;No.154 3-26+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国际政治

  • 人工智能军事化与海洋安全:风险与应对

    张景全;于宗耀;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变革中的战略性力量,具备“专用性与通用性”“能力—脆弱悖论”“成长性”“军民两用性”的特征,正从海上作战平台侦测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增强海战武器装备效能、推动智能化指挥决策系统建立、提高海上后勤保障可持续性等方面赋能海上作战体系,加速海上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利益与增强海上军事优势,部分国家与联盟组织也相继出台军用人工智能战略文件或合作协议,各有侧重地将人工智能融入现有军事体系中。在此过程中,美国力求在军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发展以护持海上霸权,与盟友协同推进,并高度重视中俄等竞争对手海上的人工智能军事运用。人工智能军事化态势迅疾演进,或将强化全球海洋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表现为加剧新型海上军备竞赛风险、升级海上冲突风险、助长海上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加中国海洋维权风险。应对军用人工智能对海洋安全的挑战,必须推动海上军用人工智能运用治理,加强大国双边及多边的海上危机管控对话。于中国而言,针对当前最紧迫的海洋安全风险,应在海洋态势感知、军民融合、涉海虚假信息治理等方面提高应对海上人工智能军事化的技术与组织能力。

    2024年04期 v.26;No.154 27-47+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印太视域下印度东南亚政策的再定位

    武香君;杨路;

    2014年,纳伦德拉·莫迪就任印度新一任总理,提出“东向行动”政策,推动印度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东南亚地区。随着近年来中印关系“高开低走”、美国“印太战略”持续具体化并赋予印度在“印太战略”中支点国家地位,印度逐步接受并积极响应“印太”概念,将美国深植于“印太战略”中的遏制中国意图作为美印双方的重要战略切合点。莫迪政府在“印太”概念下对其东南亚政策进行再定位与调整,主要表现为印度以海洋地缘视角审视自身战略环境,将东南亚地区作为重要外环,突出与东南亚地区在海洋领域的利益契合,提升与东盟的海上战略关系,以“蓝色经济”作为印度—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着力点并且重点在海上军事领域与东南亚地区开展多边和双边合作。随着莫迪开启第三任期以及印度与东南亚国家政治互信有所提升,预计印度会借力美国“印太战略”对它的倚重,在对东南亚政策上采取更加进取的态度,东南亚地区在印度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将持续增加;由于东南亚地区对印度在本地区事务的参与持欢迎态度,印度对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2024年04期 v.26;No.154 48-64+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美国战略学术界对“全球南方”的认知与辩论

    赵建伟;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战略学术界出现讨论“全球南方”的热潮。其中,“全球南方”概念、使用情境及战略运用成为议论焦点。对于“全球南方”概念的迅速复兴,一些人排斥且强调谨慎对待,另一些人则接受并主张创造性使用。美国战略学术界主要从六个层面探讨“全球南方”的使用情境。在传统安全领域,“全球南方”成为美国拉拢的对象,正逐步获得更多的战略自主权;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全球南方”是利益受损的集体,但其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地区秩序层面,“全球南方”被视为中国和印度争夺地区领导权的竞技场;在全球秩序层面,“全球南方”被看作是中俄与美西方争夺的焦点。在地缘政治经济层面,“全球南方”中的关键摇摆国家代表了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层面,“全球南方”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体。研究发现,美国战略学术界的辩论起始于现实政治的迫切性,服务于美国的战略需求;其认知兼具多样性与局限性,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倾向;其主流观点在美国外交政策实践中获得认可,未来可能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观点和方案。面对美国对“全球南方”采取的新攻势,中国须深化对“全球南方”的认知,避免陷入美方设定的议题陷阱,进一步明确本国的国际定位,并坚定地同“全球南方”站在一起,不断为“全球南方”的发展与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04期 v.26;No.154 65-8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中外关系

  • 接触与遏制并重:美国涉港金融制裁考察

    贾力楠;

    美国涉外金融制裁可分为“因事而制”与“因国而制”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制裁的具体事项源于他国而非涉事主体本国的问题,且美国国会、白宫及财政部没有颁行和实施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的专项制裁法令及项目。后者的特点是涉事主体因其“国内问题”遭受制裁,此类制裁不仅立足于国会的专项立法及总统令,而且依托于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项目,有关国家或地区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涉事主体,成为实施制裁的主要参考变量。本文经过系统考察后认为,美国系列涉港立法及专项金融制裁项目的开启并非“修例风波”促动的偶发事件,而是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战略需求使然。新法案及新项目的出台推动了“因事而制”的既有涉港制裁趋向于“因国而制”的转变,打压的重点随之由非政府领域转向政府核心部门。“因事而制”主导、“因国而制”跟进,将是美国未来涉港金融制裁的主要演化趋势,其背后的主驱动力是美国接触与遏制并重的涉港战略布局,这是美国对华战略不可分割的部分。鉴于人权标准、内涵及外延固有的不确定性,关涉香港的“人权问题”仍将是处于“软对抗”状态的中美两国未来战略博弈的重要竞技场。但是,面对针对中国管辖下的自然人、法人实体和公权力部门的不合理制裁,中国政府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024年04期 v.26;No.154 87-10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再铸强权”:美国对华大容量电池产业的战略竞争

    孔繁颖;

    在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与美国在科技领域围绕产业主导权与重塑供应链展开激烈竞争。随着技术进步与应用拓展,大容量电池的战略属性日益提高,成为大国科技与产业竞争的主要“赛道”之一。其中,中国凭借较高的产业化水平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则由于原料缺乏、本土制造和消费市场发育不足,在诸多环节对华形成高度依赖。为了应对这一供应链风险,美国围绕“发展自身”和“制约对手”两个维度,内政外交双管齐下。一方面,重塑本土电池产业生态系统来弥补短板;另一方面,打造排华供应链网络、恶化中国的电池生产与投资市场环境,在提高自身韧性的同时消减中国大容量电池产业的潜在能力。美国的对华产业竞争策略将影响大容量电池产业链在全球的分布与运行效率,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势头。虽然美国在大容量电池领域的产业竞争策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中国在该产业拥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加上美国政府决策面临的内外阻力,美国在短期之内恐难以顺利实现对中国大容量电池产业的遏制与反超,该行业仍将是美国同中国进行科技产业竞争的短板。

    2024年04期 v.26;No.154 103-122+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世界经济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期化趋势及其内在逻辑

    刘晓伟;刘飞涛;

    拜登政府上任以来,推出“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政策,在继承并维持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基础上,以“拜登经济学”理念为指引,通过强化市场干预、扩大歧视性产业补贴、搁置多边贸易机制、构建排他性经贸“小圈子”等方式对美国经济进行全方位保护。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得到理论化重构和系统化发展,并日益呈现长期化和战略化趋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之所以呈现这一发展趋势,既有其国内政治经济逻辑,也符合其维护对外霸权的战略需要。从国内政治看,以特朗普鼓吹“美国优先”原则为发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争相迎合国内民粹主义及反全球化浪潮,意图以保护主义的方式推动国内制造业振兴,增加制造业国内就业,巩固并扩大本党选民的基本盘。从对外战略取向看,特朗普及拜登政府都将中国定义为21世纪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和事关美国全球霸权的最大地缘政治挑战,中美经贸关系也因此被过度安全化和意识形态化。保护性贸易政策虽然短期内在配合产业回流和提高就业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效果,长期则不仅有损盟友利益和全球经济,也对美国经济产生反噬效应。考虑到美国产业振兴战略及对华战略竞争的需要,美国此轮贸易保护主义将长期呈现强势发展势头,短期内不会随美国政府更迭而发生实质性变化。

    2024年04期 v.26;No.154 123-136+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印太经济框架”新进展及其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张天桂;

    “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成员方自愿选取其四大支柱参与的“菜单式”合作,构建不同于传统自由贸易协定、聚焦新兴领域及高标准规则的新型经济框架。截至目前,“供应链”支柱协议已签署并生效,“清洁经济”“公平经济”支柱协议和IPEF协定也已实质性结束磋商。作为美国加速推进的“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IPEF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更为浓厚,尤其基于“价值观同盟”的区域供应链的构建与强化及对“美国优先”、对中国经济“去风险化”的发展与强调,使地缘经济分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有的进程受损、既定的目标趋弱、可能的路径分散,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的推进更为不易。中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实施,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自由贸易协定能力建设与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及自身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进程,加快与IPEF、亚太经合组织、CPTPP成员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适时扩容和升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切实推动RCEP与CPTPP的融合发展,尽量减轻IPEF带给自身的战略压力。

    2024年04期 v.26;No.154 137-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稿约

    <正>一、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二、本刊采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通过系统投稿:http://gjlt.cbpt.cnki.net/Editor EN/index.aspx?t=1,或者进入《国际论坛》官方网站gjlt.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提示步骤投稿。

    2024年04期 v.26;No.154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