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名家笔谈

  • 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和角色作用

    徐秀军;王友明;李强;张杰;江时学;

    当今时代,大国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日益凸显。地位和角色的转变赋予了“全球南方”独特的理论价值,其逐渐超越传统以经济属性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念,成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国际政治新概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全球南方国家均非美西方盟友的核心成员,未处于国际权力体系的中心地位,具有相似的国际境遇、利益诉求、发展任务和政治主张。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全球南方国家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宗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平等共治、合作共赢。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迫切要求,主张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南方国家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和公平贸易,通过改革与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应对挑战,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南南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为完善现行国际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2024年02期 v.26;No.152 3-3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3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 ]

国际政治

  • 欧盟“印太战略”的调整与中欧关系

    刘晋;

    2021年9月,欧盟观望多年后正式出台了欧版“印太战略”,有意将印太事务置于其对外政策的优先位置,实现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转型、扩大外交空间与地缘政治影响、协调成员国立场并加强对外政策自主性这三大关键战略目标。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为应对诸多本土与周边挑战投入大量精力与资源,推进“印太战略”内在动能与面临的资源限制进一步增加。然而,欧盟主观上无意削弱上述三大目标,客观上加强与印太接触的经济、政治乃至安全需要实际上还有所上升。受此影响,欧盟调整了“印太战略”的实施方式,呈现出强化价值观色彩并与俄罗斯因素挂钩、更加突出防务安全议题以及对美协调加强的趋势。此外,欧盟还试图将其“印太战略”塑造为“双向”战略,开始要求印太行为体,尤其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在此背景下,欧盟对华政策的失衡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中欧关系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尽管如此,危机并未改变欧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和自主性的根本逻辑。欧盟仍有意维持对华关系总体稳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华预期也渐趋理性。

    2024年02期 v.26;No.152 33-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延续与变迁:俄罗斯对外政策话语体系的建构——基于六个版本《对外政策构想》的分析

    郭晓婷;张建;

    官方话语分析对更好地理解一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993至2023年俄罗斯官方发布的六个版本《对外政策构想》是其三十余年重返国际舞台和处理对外事务思维观念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探索、进取和调整历程。“身份”“国际秩序”“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合作”“文明”五大主要话语单元及话语体系的建构和演化深刻体现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延续与变迁。国内国外两个层次、国家与国际社会的空间维度以及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是俄罗斯对外政策话语体系的三大构建逻辑,在不同历史阶段指导着话语体系中各主要单元的话语表达强度,通过调整话语表达表明俄罗斯决策层对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态度以及对“多极化世界”的诉求,实现对身份认同和国际地位的追求,在延续中体现出发展动态和阶段特征。同时,俄罗斯对外政策话语体系仍然存在概念不清、思想矛盾、目标与能力失衡以及与现实偏离等问题,需要贴近现实并增加思想和内涵的丰富度。对外政策话语体系的延续与变迁直观地反映出俄罗斯看待当前国际秩序的观念、构建对外关系的逻辑以及为突破当下的困局而开展的外交实践,将长期影响俄罗斯的外交趋向。

    2024年02期 v.26;No.152 48-70+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中外关系

  • 中国气候领导力的突出特点、呈现方式及全球影响

    王壮壮;

    领导力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促进了气候条约的履约和遵约。但仅以温室气体减排为衡量依据、从“领导者—落后者”视角出发的对立性领导力概念无法反映各国在适应、资金、技术及合作上的表现。因此,本文引入关系性领导力概念解释中国的气候领导力。研究发现,中国气候领导力具有互容性、互惠性和融合性特点,将气候治理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地开展谈判和行动,并结合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模式参与气候治理。总体上看,中国通过国内目标管理和低碳行动、国际互惠合作和气候援助等方式展现气候领导力,赢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同。相对而言,中国气候领导力兼顾气候与民生、公平性与可行性,明显区别于崇尚规则的欧盟领导力和依赖结构实力的美国领导力,这种区别于欧美“绿色霸权”的特点促进了联合国气候制度的公平合理与合作共赢,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集体努力不断接近《巴黎协定》的治理目标。

    2024年02期 v.26;No.152 71-94+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与东盟国家反恐合作:理论创新与路径探索

    樊守政;

    “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非传统安全威胁给合作成果带来的威胁日益凸显。东南亚地区的恐怖势力呈现出域内域外整合、与暴力极端组织融合、与有组织犯罪结合的发展新态势。深化在反恐、打击跨境犯罪等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协调发展、共同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然而,双方现有合作中面临东盟内部结构性障碍、预防性反恐缺乏、法制建设不均衡以及区域力量制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反恐合作的深入发展。本研究将国际反恐合作问题置于与区域间主义、集体行动等与合作相关的理论所构建的分析框架中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合作的达成和合作困难的根本性原因出发,对合作发生的可能性、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审视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并通过该分析框架详细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间警务合作中澜湄执法安全合作这一典型案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化解反恐合作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2期 v.26;No.152 95-116+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纳克政府对华认知变化与中英关系的未来

    房乐宪;张雪儿;

    自约翰逊政府上台以来,中英关系持续遇冷。2022年10月,里希·苏纳克接替特拉斯成为新一任英国首相。回溯苏纳克上台以来的对华认知表态发现,英国近期对华认知出现某些调整,开始展现重新与华接触的积极意愿。本文认为,俄乌冲突背景下,英国对华认知变化是由一系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包括英国社会内部多种难题亟待解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以及保守党极端势力的政治掣肘;外部因素包括英国难以忽视其他西方国家的访华热潮、难以回避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现实冲击以及英欧关系再平衡的需求。苏纳克政府缓和对华认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英关系的未来。一方面,调整对华认知可能有助于重启中英双边关系、拓展双边合作空间以及助力“全球英国”的外交战略。另一方面,英国“两面性”对华政策的持续也可能进一步增加中英双边关系的复杂性,且英国对华政策的强意识形态色彩近期可能难有太多改变。总之,英国近期对华认知确实出现某些较以往积极的调适。准确把握此窗口期,探寻重启中英交流与合作的多种渠道,挖掘双边合作潜力,对双边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4年02期 v.26;No.152 117-13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重读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探索与发展:一种文明互鉴的视角

    张笑吟;郭树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受到战后全球文明交流交锋和多元共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推动。其中,文明互鉴既是理论研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也是实现理论知识整合的主要动力,更是开展理论创新的国际化面向。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在文明互鉴下的探索与发展呈现出一种动态、多元、辩证的前进趋势,主要体现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建国初期、冷战大国文明博弈背景下同苏联、美国等国际关系理论间的文明激荡与文化交锋;二是改革开放后,在多元文明共存与和平发展的时代判断下,主动开展对国外理论知识的批判性引介,在融会中外的基础上提升本国理论自觉与意识系统化;三是21世纪后,积极推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在新一轮的全球文明交流交锋中,凝聚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共同体意识,产生了面向国际学术界传播的理论范式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外交思想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建设发挥着总领性、全面性的指导作用,围绕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命题,而文明互鉴则将在新时期继续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与成长提供新的动力。

    2024年02期 v.26;No.152 134-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1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一、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二、本刊采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通过系统投稿:http://gjlt.cbpt.cnki.net/Editor EN/index.aspx?t=1,或者进入《国际论坛》官方网站gjlt.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提示步骤投稿。三、来稿请在正文之前附上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5个以内的关键词以及英文标题和摘要。稿件总篇幅以10000—15000字为宜。

    2024年02期 v.26;No.152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