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专题研究

  • 新冠疫情“法律战”关键点分析——从宏观国际法的角度

    罗国强;

    围绕新冠疫情的"赔偿论"不会很快消失,中国有必要从宏观国际法的角度来综合分析、积极准备应对疫情"法律战"。新冠疫情的法律定性、国家责任中的过错性因素、国际法律责任的追责程序、广义国际责任的可能性及其法律障碍,都是值得关注的"法律战"关键点。新冠疫情是一种以自然灾害为主,掺杂了人为因素的"混合型"意外灾害,原则上属于免责的法律范畴。总体来讲,中国政府既有的抗疫举措是全世界最为迅速、合理、高效、成功以及犯错最少的范例之一。当然,若要挑剔地讲,也可以认为疫情早期中国某些地方当局一度存在裁量失误、处置不当、应对不力的情况。但这其中,中国地方当局不具有传播疫情之故意,其在疫情初期一度存在的裁量失误、处置失当和应对不力,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过失。有关国际法律责任的追责程序无法启动和执行,国际道义责任的承担完全基于中国自愿。国际私法上的求偿程序虽然理论上能够启动,但实际上势必面临诸多法律困境而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求偿效果。

    2021年02期 v.23;No.134 3-1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2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冠疫情危机与全球治理新态势

    康晓;

    新冠疫情引发全球治理危机,但也为全球治理新发展带来机遇。全球治理危机本质上是传统治理模式的危机,需要新的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主体的补充。新冠疫情危机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人类生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认识,并体现出危机下个体自我约束的重要意义,由此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始成为一种规范在国际社会扩散。危机之下国际组织表现出引领全球治理的乏力,相反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价值得到彰显。不同国家的不同治理经验体现了文明多样性的价值,国际社会需要加强不同文明间治理经验的交流互鉴,以此创新全球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危机还带来了全球治理中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关系的变化,国际组织作为"老师"向作为"学生"的主权国家单向输出知识的传统模式,将向"师生互动"的新模式转型,国际组织将从主权国家治理中汲取更多智慧。特定议题内的关键国家也将在国际组织以外开展更多双边和多边合作,与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形成多层次互补关系,共同促进全球治理迈向新阶段。

    2021年02期 v.23;No.134 19-33+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2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国际政治

  •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调整

    李丽;詹德斌;

    2017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朝鲜的"极限施压与接触"战略出台。在该战略指导下,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从初期的极限施压迅速转向极限接触,后来又回归施压与接触并举,对朝实施"缓慢、稳步与忍耐"外交。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具有施压更极端、接触更极端、政策转变更极端和承诺更极端的特征。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也延续了美国对朝政策的传统。这体现在将朝核问题作为美国对朝政策的优先议题,以及在朝核问题上主张以"大交易"的路径实现"完全、可验证与不可逆的无核化"的最终目标。这种延续性和差异性既体现了结构性因素对美国对朝政策的制约,又体现了在制定具体对朝政策时,行为体在结构制约下的能动性。结构性因素解释了美国对朝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朝政策选项的局限性和解决朝核问题态度的非迫切性。行为体层次上的因素解释了美国何时会选择接触以及在与朝接触的过程中,两国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2021年02期 v.23;No.134 34-52+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区块链:从密码朋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昊;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代表的区块链技术,是密码朋克的一种当代表现。20世纪60年代,控制论思想和美国兴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技术乐观主义,这种技术乐观主义以技术为载体,以控制论为指导,以地方自治主义为依归,以全球为视野。这种理念在今天凝结为区块链这一技术形式,并借助这一技术形式开始对人类社会公共事务产生影响。全球治理作为最为广泛的人类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式,当前正面临着危机。危机的表面形式是行政失效,背后的实质则是政治冲突。全球治理这一概念正经历从行政向政治转型的挑战,从而承受着来自行政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区块链技术正在被运用到全球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在通过技术提高全球治理行政效率的同时,其内涵的理念也将为解决全球治理的政治危机产生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推动全球治理平稳发展的中国方案,区块链是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参与并运用该技术以完善、推动和重塑全球治理,既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

    2021年02期 v.23;No.134 53-71+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伊斯兰政党世俗化改革动因及运作机理探析——以东南亚和中东宗教政党重组转型为例

    佘纲正;夏方波;

    宗教与民主制度的碰撞与融合,不仅是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为研究许多国家的政教关系提出新的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宗教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保持着活跃的状态。在东南亚、西亚和北非一些穆斯林占主体且拥有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中,多个伊斯兰政党在重组后进行了温和化/世俗化转型,并借助议会选举崛起为本国不可忽视的主要政治力量。现有理论主要从社会变迁、政治学习及民主政治的制度环境等视角出发,讨论了伊斯兰政党改革的内外动因,但却难以解释为何这些政党转型的幅度往往大相径庭。本文认为,为回答上述转型的幅度问题,伊斯兰政党组织内部的运作机理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政党生存危机与重组行为的发生,为意识形态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外部驱动力和机会窗口。伊斯兰政党领导层的权威强度会对组织制度的模糊性强弱产生直接影响,即组织权威与组织制度之间的内部互动使宗教政党在意识形态转型方面产生幅度上的区别。通过追踪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主要宗教政党的重组转型过程,辅以摩洛哥与马来西亚两国为检验案例,本文对上述解释在不同民主制度环境下的普遍适用性进行了论证。

    2021年02期 v.23;No.134 72-10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国别与区域

  • 论拉丁美洲国家的“国家风险”

    江时学;来源;

    "国家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家风险"主要是指主权国家对其债务进行违约的可能性;广义的"国家风险"就是投资环境,因此"国家风险"的大小与投资环境的优劣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优良的投资环境意味着"国家风险"较少,恶劣的投资环境必然等同于"国家风险"较多。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可以预料,中国在拉美的投资有望进一步扩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有必要最大限度地规避拉美的"国家风险"。拉美的"国家风险"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的是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以及外交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中国企业要密切关注拉美形势的发展,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和完善投资保护机制;要充分发挥现代保险业的优势,将可能会遭遇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要与中国驻拉美国家的大使馆以及东道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

    2021年02期 v.23;No.134 101-119+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区域一体化的多重路径——地区经济组织的定性比较分析

    王志;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之一,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地区经济组织。本文选取20个地区经济组织为案例,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立足于经济相互依存、地区领导国、地区身份、国内政治和持续时间五个前因条件,探讨世界上不同地区经济组织制度能力差异,彰显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本文结论认为,形成较高程度区域一体化有四条路径,构成效率、信任和动力三种类型。该结论有别于现有理论,核心在于突出了社会世界的复杂性,指出任何单一理论都不构成解释区域一体化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具体来说,经济相互依存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客观外在需求,地区领导国有助于提升区域一体化效率,地区身份和国内政治塑造成员国信任,促成地区国家合作与一体化。因此,为了提升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应促进形成上述条件的环境,改善区域治理的质量。

    2021年02期 v.23;No.134 120-141+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10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系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东盟共同体建设

    韩志立;

    2015年东盟共同体成立对东亚区域合作有着示范作用。学界以欧盟为参照评判东盟的做法值得商榷。近年来,国际政治研究出现关系主义回归的趋势,学界以"关系性"为内核,对国家行为体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提出了新的理解与论述。从关系主义研究视角来看,东盟与欧盟代表着不同的区域共同体。欧盟是一体化共同体,建立在一体化理论之上,其核心功能是实现欧洲一体化,其制度形态是服务于一体化功能的超国家机制。东盟是关系共同体,其发展历程与制度架构有着显著的"关系性"特性,东盟成立、扩员、共同体建立都是以关系治理为核心考量,东盟制度架构由国家间磋商机制与规范构成,是成员国关系治理的制度平台。关系共同体理论与东盟的实践经验为未来东亚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在当前地缘竞争重回亚太舞台的态势下,推动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它将是实现地区关系治理的重要手段。

    2021年02期 v.23;No.134 142-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一、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别和地区研究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二、本刊采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请通过系统投稿:http://gjlt.cbpt.cnki.net/Editor EN/index.aspx?t=1,或者进入《国际论坛》官方网站gjlt.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提示步骤投稿。

    2021年02期 v.23;No.134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