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季邑;谷合强;
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南部瓜达尔港口的能源、交通、贸易和人文交往通道,搭建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亚地区交汇的"桥梁",属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阶段建设已取得较显著成果,如重大能源电力项目均陆续建成并及时投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顺利开展,瓜达尔港自由区建设和功能升级全面发展,中巴产业合作稳步推进,金融和农业领域合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创造了显著的就业机会,推动巴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未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也有益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依然面临着巴国内复杂政治利益博弈,经济基础薄弱和沉重债务压力,民众对经济走廊片面认知或过高期望,极端恐怖主义带来的安全威胁以及外部敌对势力干扰等因素制约。为此中国需要巩固两国全天候伙伴关系,拓展沟通渠道以凝聚巴国内对经济走廊建设的共识,双方确保建成项目正常运行、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积极为走廊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9年03期 v.21;No.123 3-2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0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桑小川;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落实与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沿线港口项目的建设,而从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模式无法被地中海沿岸其他港口复制的困境可以看出,中国对欧港口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具体而言,当前的对欧港口投资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完成后的港口项目由于陷入与其他港口或中欧班列之间不必要的内部竞争而无法发挥预期作用,二是在建的港口项目因为遭遇政治或社会层面的阻力而无法如期竣工。前一种问题的出现表明相关企业在港口布局过程中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乏协调,未能针对全局做好统筹规划;而后一种问题则意味着在欧洲极端政党不断崛起、社会逐渐分裂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原先简单地依赖欧洲各国政府政策延续、忽视社会反应的投资模式亟需调整,中国企业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同欧洲各国内部的政治和社会势力开展互动,为港口项目争取必要的保障。
2019年03期 v.21;No.123 22-36+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存娜;
梵蒂冈是一个很重要、独特但经常被忽视的国际行为体。它既有领土国家的世俗身份,也有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制度化最强的跨国宗教组织之中央领导机构的宗教身份,拥有丰厚的精神资源、组织资源和外交资源。和世俗国家相比,梵蒂冈具有无可比拟的精神资源,作为天主教徒的道德权威、全球意见领袖,它是规范倡导者,能够塑造信徒和非信徒的认知和偏好,进而影响其行动。和多数宗教行为体相比,梵蒂冈领导的天主教会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拥有古老、庞大而严密的组织网络和规则体系,因此具备优裕的组织资源。另外,梵蒂冈代表的圣座是唯一被国际法承认的宗教行为体,而它代表的梵蒂冈城国又有领土主权,这就赋予它其他宗教行为体不可企及的外交资源。通过对这三种资源的综合运用,梵蒂冈能够在国家层次影响特定国家的公共政策和政治经济进程,能在国家间层次影响国际冲突与合作,还能在超国家层次影响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的行为规范。本文用"三种资源——三个层次"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梵蒂冈在当代世界公共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并分别用波兰剧变、美古复交、开罗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这三个案例加以说明。
2019年03期 v.21;No.123 37-58+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荣久;
以地区性国际组织、多边机制等为代表的地区制度框架的成长,反映演进中亚洲地区体系的一个显著变化。地区制度框架下的互动推动国家之间构建起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关系性逻辑和理念,并对于地区力量相对变化做出包容性回应。与此同时,各方对于主权和平等、软制度和弱约束、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强烈诉求,成为亚洲地区秩序构建的重要动力和显著特征。亚洲地区秩序以及国家间关系的未来图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地区是否持续构建起有效运作的组织和机制。在国家日益崛起的进程中,中国在地区制度框架下的外交政策和行为应以明确的秩序理念为前提,以明确的国家角色为核心,从而为塑造地区和全球秩序贡献力量。
2019年03期 v.21;No.123 59-7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慈志刚;韩志斌;
反美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或行为,在土耳其有其独特的演变轨迹和表现形式。一战后土耳其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以民间交往为主,到冷战时期双方建立了同盟关系。但由于两者在地缘政治上的分歧,土耳其国内产生了反美主义。在冷战结束后,土耳其反美主义在社会各阶层中爆发,反美主义的内容泛化,并成为政治动员的工具。土耳其反美主义的根源在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与土耳其的安全需求之间的矛盾,美国地区战略与土耳其区域外交诉求的矛盾,以及美国文化与土耳其本土文化的冲突。土耳其反美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土耳其通过民族主义话语和实践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的反抗。从其特点看,土耳其反美主义的驱动力是捍卫国家利益,其精神内核是民族主义。当前土耳其反美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正义与发展党的统治,恶化了美土关系,增添了中东局势的变数。
2019年03期 v.21;No.123 71-85+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利民;林东晓;
以2010年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起点,中美关系开始向所谓"新常态"过渡。中美关系"新常态"之新,一是新在结构:中美之间"老大"与"老二"的关系规定了双方看对方时,将相对"平视"而非昔日的一俯一仰;二是新在战略模式:双方在处理与对方关系时,将更多地以如何处理与对方关系为政策目标而不限于将之视为战略手段,即是说,对双方而言,中美关系的工具性下降、目标性上升,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对于中美双方都越来越成为相对独立的最高外交目标;三是新在内容:中美之间竞争面与合作面同时扩大,更加无所不包,且在目前结构性调整及相互探索如何调适阶段,两国关系将有一个烈度较大的震荡期,竞争性更引人注目;四是新在其国际影响力: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演变,将对国际局势产生更直接、更全局性的影响、甚至更加直接决定世界发展模式、前景及战争与和平等全局性问题。如果说在奥巴马第二任期,中美关系还处在由"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阶段,双方均面临如何进行政策选择的问题,则特朗普上任后,中美关系就真正进入了"新常态"。
2019年03期 v.21;No.123 86-99+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益波;
进入新时代,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了亲诚惠容、正确义利观、亚洲安全观、周边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周边外交"这一问题。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强调共商共建和谐周边,让地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周边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成为新时代周边外交的主要内涵。"争取良好周边环境"突出中国周边外交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共商共建"强调发挥地区各参与者的主体性和地区内生动力;"让地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突出中国周边外交的价值取向和动力源泉;"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则重视制度与观念的创新与引领。这四个内涵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回答了"怎样办周边外交"的重大理论问题。为此,中国周边外交实践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运筹,强调底线思维和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善于抓主要矛盾,创新和完善地区公共产品的供应,开创了周边外交的新局面,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
2019年03期 v.21;No.123 100-114+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1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袁东振;
近年来,拉美国家民主与稳定的趋势进一步稳固,政治体制正常运行,政治生活有序展开,社会矛盾和冲突处于可控状态。但稳定中有隐患,不稳定或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体制运转失灵的风险仍未消除,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拉美国家的不团结不利于地区政治稳定。在新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中,拉美政治生态和政治社会环境继续发生新变动。"左退右进"的效应持续发酵,持续近二十年的左翼"粉红色"潮流继续褪色,左翼执政党面临的难题增多,"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遭遇新挫折。但拉美左翼政治力量的影响仍不可小觑,一些仍继续执政的左翼政府不断调整政策和理念,执政方针趋于温和化与实用主义化。古巴"更新"开启新征程,将对拉美政治格局和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2019年03期 v.21;No.123 124-138+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赵广成;
2013年鲁哈尼是在保守派内贾德执政八年后的内外交困中当选总统的。他上任后面临着两大政治任务:一是改善由于长期国际制裁而愈发艰难的经济形势;二是缓解由于激进外交而被层层加码的国际制裁。他一边采取措施解决国内燃眉之急,一边致力于通过核谈判撬动了伊朗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通过缓和伊美关系带动伊朗对外关系的全面改善,国内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一时大为改观。由于伊美关系的结构性障碍并未消除,加之伊朗在地区外交中积极进取,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并进行"极限施压",致使伊朗国内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再一次急剧恶化。但是,鲁哈尼政府并未宣布重启核计划,而是联合欧盟和中俄两国尽量维护核协议,大力加强与中俄欧和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这种有理有节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美国失信行为的负面效应。
2019年03期 v.21;No.123 139-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