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文华;季哲忱;
本文依据"常规欧洲晴雨表"的民意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对英国退欧之后欧盟公众关涉欧元的立场及其影响因素予以了深入的考察。回归结果表明,国家主权及民族文化范畴内的政治认同问题是欧盟及欧元区公众目前不支持欧元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经济因素虽然也对公众的欧元支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效度远不及政治因素强烈。籍此,欧盟的当务之急并不必然是以统一欧元区预算甚至建构财政联盟为核心的深化改革,坚持既有的一体化水平,抚慰欧盟及欧元区公众因多重危机导致的震荡甚至创伤可能更为迫切。
2019年01期 v.21;No.121 3-17+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瑾;籍正;
难民危机是欧盟面临的多重危机中最为复杂却难以治理的危机之一。欧洲当前出现的难民危机是"阿拉伯之春"以及叙利亚战争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的余波,也是西方长期介入该地区事务的必然结果。面对难民危机,欧盟及其成员国疲于应对,欧盟制度的脆弱性不断暴露,具体表现在对难民的收容和治理、对难民分摊制度的回应以及应对难民危机的资金提供等方面,欧盟各成员国在道义和国家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突出。在多重危机作用下,欧盟成员国的民粹主义思潮抬头,民众的疑欧、脱欧倾向日益增强,这些现象最终成为影响英国脱欧以及欧盟成员国内部传统政党式微和极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的重要因素。难民危机暴露出欧盟内部运转机制出现问题,欧盟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欧洲一体化进程在难民危机冲击下受到新的挑战,虽然2017年以来难民规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难民危机逐步缓解,但随着欧洲政治版图的新变化,欧盟的难民政策走向及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仍值得关注。
2019年01期 v.21;No.121 18-32+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丁纯;杨嘉威;
欧债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欧洲经济治理体制长期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包括经济政策架构不完善、货币与财政政策分离、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缺失、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欧洲经济治理体制不仅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表现乏力,而且对劳动力市场僵化、长期发展趋异等由体制缺陷带来的长期性问题束手无策,直接危及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继续推进,经济治理体制改革因而刻不容缓。欧债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危机、重振经济发展,欧盟与欧元区在治理危机的同时,也着力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利用危机带来的契机修补欧洲经济治理体制的漏洞,取得了一定成果。展望未来,面对复杂形势,特别是经济发展趋异加剧削弱欧洲认同的局面,欧盟领导人将如何审时度势,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待观察。
2019年01期 v.21;No.121 33-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靖堃;
近十年来,欧洲不断陷入各种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危机以及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一体化危机。这些危机催生了欧洲政党政治领域的一些新现象和新特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反建制政党的兴起,它对欧洲的中左和中右翼主流政党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欧洲国家的政党政治格局。相较于中右政党,中左政党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有些国家的中左政党甚至遇到了"生存"危机。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传统主流政党无法有效应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而欧洲当前面临的多重问题则加剧了传统政党在身份认同与合法性方面的危机。
2019年01期 v.21;No.121 50-6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莉;
近年来,从意大利民粹主义新内阁成立到博尔索纳罗赢得巴西总统大选,从民粹主义政党兴盛到问鼎最高政治权力,民粹主义政治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全球政治。民粹主义主张"人民"反对"精英",希望还政于民,为被"忽视"、被"抛弃"的"人民"而战,反对政治建制派以及与他们勾结在一起的少数群体。左翼民粹主义是包容性的,反对屈服于金融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精英与组织机构。右翼民粹主义是"排外的",将"外来异质文化"、破坏社会的外来移民或非本民族排除在外。左翼民粹主义力量在南欧地区兴盛,右翼民粹主义在中东欧地区发展迅速且势力强大。从长远来看,民粹主义完全不是欧洲政治舞台上转瞬即逝的插曲,而将成为欧洲政坛的新常态。民粹主义将会在更多的国家参与组成内阁或执政。中东欧地区盛行的右翼民粹主义对民主制度的侵蚀效应是否会向欧洲大陆溢出,是否会成为全球政治趋势,将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2019年01期 v.21;No.121 62-7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毕洪业;
国家利益对立和国内政治现实限制了特朗普在美俄关系上的"操作"空间。所以,在入主白宫后,特朗普的对俄政策很快由暧昧转向强硬,打破了人们对美俄关系改善的期待,最终导致双方形成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对峙。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矛盾和分歧的根源在于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这是双方互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乌克兰危机改变了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结构,美俄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出现转圜,"新冷战"将成为双边关系的常态。
2019年01期 v.21;No.121 76-87+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蕾蕾;
纵观唐纳德·特朗普执政至今的国内外政策,涉及了政治、经济、国防、移民、外交等诸多问题,体现了"美国优先"的核心思想。与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希拉里任国务卿时在南海问题上的高调有所不同,共和党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非常高调,似乎掩盖了其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行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表现。这主要包括:南海巡航定期化、频繁化,其捍卫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可置信性的决心并不比前任政府弱;将南海问题与其他问题相挂钩,如南海问题与"美国优先"政策相挂钩,在南海问题、经贸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方面实行挂钩政策;在印太战略背景下,凸显中国在南海的威胁,强化美国既有的安全同盟关系。美国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实质在于:以航行自由原则维护美国海上霸权;既有对奥巴马政府政策内涵的继承,也打上具有特朗普及其团队行事风格的政策独特性;权力炫耀与对美国的霸权护持。尽管如此,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我们仍应看到中美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依赖仍是主流,现阶段特朗普政府在南海的行动并不构成"全面遏制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全球新兴大国,应当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与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进行正面冲突,加大经济投入、重点发展海权,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海洋法律建设,加强海洋话语权的构建,努力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做好应对之策。
2019年01期 v.21;No.121 88-102+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肖洋;
科技信息优势是北极国家主导北极治理的权力基础,北极理事会为北极国家集体垄断极地科学研究提供制度保障。北极八国控制的北极理事会必然向从"行政型垄断"向"知识型垄断"发展。北极理事会通过的《加强北极国际科学合作协议》不仅增强了北极国家内部的科技合作与信息垄断程度,还进一步抬升了非北极国家获取北极科学信息的门槛,这种针对域外国家的制度性歧视,造成北极域内国家与域外国家在北极科学信息领域形成非对称博弈态势。北极知识储备不足是导致中国难以高效参与北极事务的核心原因。本文分析了北极国家与非北极国家博弈的科学因素,认为维护"科学考察权"是中国可持续参与北极事务的根本保障。北极治理的智缘结构变动,终将决定中国北极战略规划的整体走向。
2019年01期 v.21;No.121 103-113+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周燕;
近年来,左翼政治势力在掌握拉丁美洲多国执政权十多年后,逐渐显现出衰弱趋势,该现象在巴西尤其显著。同时,21世纪前十年里拉美地区中间阶层的人数不断增长。巴西以收入划分的中间阶层已占全部人口的近一半。该阶层在巴西被称为"新中产阶级",在反对左翼政府的游行示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他们投给左翼政党的选票也逐渐减少。新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向上流动受益于左翼政党执政期间的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但他们却在近几年里转变了对左翼政府的支持。理解新中产阶级的特征及其政治倾向,有助于从社会支持基础的角度理解巴西近年来的政治形势变化。巴西新中产阶级依然存在的经济脆弱性使其重视工作和自力更生的意义,由此更偏好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此外,原有社会网络的维持使他们在文化上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受家庭主义、熟人网络和福音派教会的深刻影响,重视私人利益且不关心公共福祉,由此加剧对政府社会福利项目的反感。
2019年01期 v.21;No.121 114-12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甲瑞;
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主导力量,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德国参与南太平洋海洋治理的主要方式有四个方面。第一,在欧盟的框架内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第二,在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科考,服务于海洋治理;第三,与国际社会一道治理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变化;第四,与太平洋岛国合作,维护海洋和沿岸生物多样性。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的动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与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海洋环境保护观念;第二,服务于德国的海洋战略。德国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推动南太平洋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域外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机制;第二,帮助太平洋岛国提高海洋治理能力;第三,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南太平洋新型海洋秩序。随着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德国在南太平洋区域海洋治理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未来中德在南太平洋的海洋治理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
2019年01期 v.21;No.121 127-142+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董希骁;
语言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地区的联邦制国家纷纷解体,新独立的国家热衷于用与主体民族名称一致的形式来命名其官方语言。这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做法引发了巨大争议,导致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长期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7年12月,黑山语获得了ISO 639-2代码,标志着中东欧16国的官方语言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得到承认。本文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对近年来中东欧各国发生的与语言名称相关的事件进行梳理,探讨了"黑山语""波斯尼亚语""马其顿语""摩尔多瓦语"等语言名称争议的缘由和发展,旨在揭示语言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其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给相关国家带来的影响。本人认为,由于分裂型语言民族主义和整合型语言民族主义之间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中东欧地区的语言名称争议目前仍难以平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语言名称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原本相近的语言将呈现出异质化发展倾向,相关国家的语言权利之争也会变得更为激烈。
2019年01期 v.21;No.121 143-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