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国际政治

  • 欧盟气候与能源政策:困境分析与前景预测

    寇静娜;宋新宁;

    2007年,欧盟制定了202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目标,开启了低碳经济之路。经过数年的发展,欧盟在温室气体减排、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三个方面获得一定成果与经验。2013年,欧盟开始下一阶段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的谈判,但由于欧盟谈判机制的复杂性,加之欧盟政治结构的先天限制,以及成员国各不相同的利益诉求,有关谈判迄今仍在困境中徘徊。欧盟气候与能源政策的前景,究竟是继续维持减排、可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三个目标并行,还是仅留下单一减排,目前备受关注。本文认为,此轮谈判的最终结果很有可能是后者。

    2014年06期 v.16;No.96 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欧盟碳排放交易新政、国际航空减排谈判与中国对策研究

    朱瑜;刘勇;

    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于2014年4月16日通过了第421/2014号条例,从2013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所有来自或飞往欧洲经济区境外国家的航班均不受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约束。欧盟碳排放交易新政的出台与国际民航组织框架下的航空减排谈判紧密相关。鉴于国际航空减排谈判正面临着若干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们很难期望国际民航组织能在2016年达成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航空减排条约。为有效削减航空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应在国内与国际层面采取适当的对策。

    2014年06期 v.16;No.96 7-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国际关系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邵建平;刘盈;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GM S)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些西方学者却认为GM S合作正在分裂东盟,是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重大威胁。GM S合作的特点、东盟对GM S合作的支持、GM S合作在东盟共同体中的积极作用决定了GM S合作不仅不会分裂东盟,相反,其在缩小东盟新老成员国发展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2014年06期 v.16;No.96 13-1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思考美国反恐持双重标准:话语安全与国家身份

    方芳;

    在近期国内少数民族暴恐事件频发的情势下,在中美加强反恐合作的会议上,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所持的"双重标准"反复被提及。本文从学理层面提出思考美国反恐缘何持双重标准,从话语安全的研究途径,呈现美国有关"基地"组织和"东突"组织的安全话语。文章通过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呈现的有关恐怖主义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安全话语,再现美国对恐怖主义持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并引入国家身份的视角诠释美国为何对打击恐怖主义持有双重标准。这对加强中美在反恐议题方面的合作,减少相互误解,促进两国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14年06期 v.16;No.96 19-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中外关系

  • 澳大利亚关于中国崛起和加强对华关系的学术与公共政策辩论对大国博弈语境下提升话语权的启示

    于镭;萨姆苏尔·康;

    中国在全球和次全球(区域)体系上日益上升的地缘政治和国防态势令美国的传统盟友澳大利亚陷入了难以取舍的政策性困境,引发澳十年之久的关于中国崛起对全球体系转换和亚太力量平衡,以及澳与大国结盟的传统外交策略存废与转型的全民性大辩论。这场声势浩大的政策辩论对澳对华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澳政府从冷战后对美"一边倒"转而在中美间奉行平衡策略。这场大辩论对澳民间对华思维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认识到中国对澳,乃至对整个亚太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性,并由此在民间生成巨大的"民意"力量,督促政府强化中澳关系。这场辩论充分展示出中国崛起的经济、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对中国在澳"软"力量的生成和话语权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4年06期 v.16;No.96 25-2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基于分析折中主义的考察

    王发龙;

    全球化时代,海外利益维护是许多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海外利益在全球拓展的同时,面临着源自国际体系、不同地区和利益相关国等层面的复杂威胁。对崛起于异质文明的中国而言,海外利益的根本威胁并非海外公民、法人遭受的具体损失,而是国际体系层面的权力困境、制度困境和文化困境。长远看来,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重心不可置于一时一事的物质利益得失,不能倚重外交、法制、军事等单一路径,而应基于权力、制度、文化三大维度构建海外利益维护战略。

    2014年06期 v.16;No.96 30-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保护的责任”和中国的选择

    汪舒明;

    "保护的责任"不应被视为"人道主义干预"的"翻版",它包含着国际社会约束西方强权干涉因素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权与人权、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妥协。自2005年以来,这一软性规范在国际社会获得了传播和认可,但其存在的模糊性仍使之易被滥用和误用。西方强国仍然倾向于将其视为"人道主义干预"的升级版,以之为旗号推行新干涉主义。中国是建构和实践"保护的责任"规范的建设性角色,更好地坚持了来之不易的国际共识。中国需要增强建设性参与的政治意志和资源投入,变被动反应为主动预防。中国应当在坚持2005年共识的基础上,推动国际社会实行"负责任地保护"。

    2014年06期 v.16;No.96 36-4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的北京形象(2000—2012)

    张颖;

    2000年以来,随着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被美国主流报刊广泛报道。这些报道既有消极的报道,也有积极的报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民众对北京形象的认知,进而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中美关系的发展。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关于北京的所有报道进行了议题归纳、领域归类、倾向性分析和内容分析,展示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北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形象,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4年06期 v.16;No.96 41-4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批判实在论:作为一种元理论的国际关系理论

    王志;

    元理论内涵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研究方法(逻辑)。作为一种新近兴起的哲学流派,批判实在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元理论立场。在本体论上,批判实在论持客观分层的社会本体观;在认识论上,持主观的相对主义认识论,但又坚持判断理性主义;在研究方法(逻辑)上,采取多因果的回溯分析法。国际关系中的批判实在论以"突现"理论为基础,重新理解层次分析法、国家和施动者—结构等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方法和概念,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

    2014年06期 v.16;No.96 48-52+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世界经济

  • 后金融危机时代拉美区域一体化的新趋势及特点

    左品;

    拉美经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没有重蹈历史覆辙,相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基本保持增长之势。然而,拉美经济结构的弊端也是导致其在这一时期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拉美区域一体化历经50多年的探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包括:一个排除美国的区域政治经济同盟初现雏形;亚太地区成为拉美在美欧之外寻求投资和贸易的关键领域;一体化进程中的碎片化趋向更加明显和复杂等。

    2014年06期 v.16;No.96 53-5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国别与地区

  • 中东伊斯兰教派矛盾的演进与影响

    李福泉;

    近年来,伊斯兰两大教派的矛盾冲突成为中东最引人关注的宗教政治现象之一。作为重要的裂化因素,它不仅严重影响着相关国家的稳定,也不断冲击着整个地区的局势。教派矛盾是历史的产物,它发源于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后,此后持续存在,不断发展,20世纪中期之后呈明显激化之势,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06年黎巴嫩战争以及2010年年底之后的"阿拉伯之春"是四大刺激性事件。当前的教派矛盾,已是中东穆斯林难以治愈的痼疾。就整个中东而言,教派冲突很大程度上是以教派为掩盖的伊朗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和民族之争。

    2014年06期 v.16;No.96 59-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摩洛哥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评析

    李洪峰;

    摩洛哥自1956年独立以来一直谋求非洲大国地位。在摩洛哥外交战略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核心内容保持了相当大的延续性。进入21世纪以来,摩洛哥国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扩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影响力提供了良好条件。摩洛哥结合双边外交与次地区组织外交,推动经济外交和和平安全合作,加强了与中西非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摩洛哥也面临着包括自身综合国力提高在内的诸多挑战。

    2014年06期 v.16;No.96 65-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析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少数民族的政策

    王宇;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阿拉伯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0%,是国内第二大民族。作为一个公开宣称的民主国家,以色列赋予境内阿拉伯人以公民身份及基本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但作为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给予犹太人一些基于民族属性的独享特权,把阿拉伯人排除在外。建国60余年,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少数民族的政策经历了很多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严厉和缓和之分,但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段并没有变,如认为阿拉伯人口对以色列是潜在威胁,并对阿拉伯社团实行分而治之等管控手段。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少数民族的政策,实际上体现了以色列国家的两个基本性质——民主性与犹太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2014年06期 v.16;No.96 71-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论坛》2014年第1—6期总目录

    <正>~~

    2014年06期 v.16;No.96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论坛》稿约

    <正>一、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别和地区研究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二、请用电子邮件投稿。来稿一律投编辑部邮箱,请勿寄给个人。三、来稿请在正文之前附上300字以内的中文内容摘要和5个以内的关键词,并另页附上英文标题和内容摘要。稿件总篇幅以7000—10000字为宜,最长一般不宜超过12000字(包括注释)。

    2014年06期 v.16;No.96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