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国际政治

  • 非洲内部冲突的区域化趋势:一种综合安全观

    郑先武;

    后冷战时期,非洲内部冲突通过跨边界扩散而日益呈现出一种区域化趋势。从冲突的根源及其现实影响看,这种区域化又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即它涉及全球、区域、次区域、国家和次国家等多个层次和军事、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以致形成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紧密互动的安全格局。这客观上要求非洲的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应该在其内部冲突解决中承担起核心角色。

    2011年05期 v.13;No.77 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奥斯陆协议》签订的谈判学分析

    丁大力;

    1993年9月13日,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实现了相互间的承认。协议的签署要归功于巴以在奥斯陆谈判的巨大成功,这场谈判之所以能取得以前和之后难以达到的成就,从谈判学角度来看,主要与几方面因素相关:有利的谈判背景和成熟的时机、谈判始终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巴以双方对待谈判的态度、巴以双方对谈判抱有的乐观情绪、挪威介入方式的有效性。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2011年05期 v.13;No.77 7-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国际关系

  • 试析欧盟地区政策的伙伴关系原则

    朱贵昌;

    伙伴关系原则是欧盟地区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该原则的实行促进了地区和地方政府、社会经济伙伴等次国家行为体对欧盟地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参与,不过它们的参与程度和发挥的作用在地区政策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的成员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伙伴关系原则的实施受到了很多的制约,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该原则的确立对欧盟治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使欧盟治理日益呈现出多层治理的特点。

    2011年05期 v.13;No.77 13-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反恐为名的冷战征伐——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军事打击利比亚决策探析

    张杨;

    利比亚因其石油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一直是美苏冷战争夺的焦点。1969年卡扎菲夺取政权后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在北非、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形成挑战。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利用军事挑衅、公开制裁、隐蔽行动等多种手段力图颠覆卡扎菲政权,并在经济制裁无果、隐蔽行动流产的情况下,借反恐之名对利比亚发动军事打击。这一行动是美国综合考虑军力对比、政治宣传、冷战博弈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因素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美国在西亚、北非推行冷战安全战略的必然结果。

    2011年05期 v.13;No.77 19-2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南部非洲地区合作中的“南共体方式*”

    李鹏涛;

    "南共体方式"是南部非洲各国在推动地区一体化和地区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规范,其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主权至上、地区团结和非正式性。"南共体方式"本质上是要维护地区各国的绝对平等地位,防止霸权国的出现,但正是这种对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原则的绝对推崇构成了南共体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2011年05期 v.13;No.77 26-30+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中外关系

  • 后日元贷款时代日本对华ODA的特征、影响及走势

    蔡亮;

    自日本政府决定在2007财年终止对华日元贷款项目后,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则以无偿资金援助与技术合作的形式为主,援助对象以促进环保、人员相互交流等"软件"领域为重点,尽管援助规模大为缩减,但在改善中国基层福利设施、提高中国环境保护能力及促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等方面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尽管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再度引发了日本国内对继续援华的质疑之声,但对华ODA仍将延续一段时期,并继续为改善中日关系贡献力量。

    2011年05期 v.13;No.77 31-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历史演变

    程早霞;

    美国的西藏政策是随着美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华政策的变化而演变的。新中国成立以前美国承认中国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只是到了冷战时代,美国将西藏置于其全球反共产主义的棋盘后才开始考虑承认西藏分裂势力的独立主张,这在1959年达赖叛逃国外后达到顶峰,美国曾一度考虑承认西藏独立。但美国政府却终于没能公开承认西藏为一个独立国家,原因是这不符合中国西藏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自然也得不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2011年05期 v.13;No.77 38-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理论探源——以冷战后中国形象的西方解读为视角

    胡腾蛟;

    后冷战时代纷繁芜杂的动态性现实使国家之间形象认知的冲突性表现得极为明显,有必要运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核心变量探讨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结构性根源。其中,权力是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最本质因素;无政府状态与国际制度共同构成了国家形象认知冲突的结构性外部环境;一些国际制度的统一性与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之间的紧张,往往演变为一种意识形态问题,最终影响他者的国家形象观。观念与重复性互动有时更易于阻止他者对一个国家的形象认知发生积极的变化;由于"敌人"的建构具有多重功能而成为某些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使得国家之间彼此的形象认知很难趋同。国家形象认知的冲突性与国际关系理论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2011年05期 v.13;No.77 43-4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约瑟夫·奈软实力学说再评述

    许少民;张祖兴;

    本文首先探讨约瑟夫.奈对软实力内涵与来源的论述。具体而言,奈对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但在后期,奈对软实力内涵的阐释越来越简约,即软实力就是吸引力。与此同时,虽然奈主要从"行为"的角度阐述软实力,但奈也注重从"资源"的层面界定软实力,而后者为该学说的解释力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随后,笔者通过对奈有关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关系的探讨进行分析之后指出,奈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论述在理论层面上越来越完善但具体到实践层面上则越来越模糊且难以操作。最后,本文阐述了奈软实力学说中的"价值预设"。在笔者看来,这种价值预设就是"美国中心论"或"美国意识形态优越论"。一言以蔽之,奈软实力学说的论述前提在于美国软实力资源所体现出的普世性价值观使之具有毋庸置疑的吸引力。事实上,正是因为海内外学者对此价值预设持不同立场才导致他们在看待中国软实力的前景时大相径庭。

    2011年05期 v.13;No.77 49-55+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世界经济

  •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东北亚区域合作

    顾小存;

    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新热点和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对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要求。本文致力于探讨发展低碳经济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系,从低碳经济的挑战出发,探讨东北亚地区合作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东北亚低碳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

    2011年05期 v.13;No.77 56-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国别与地区

  • 阿拉伯巨变的文化审视

    薛庆国;

    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巨变浪潮,是由阿拉伯民族面临的深重危机酿成的。仅从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阿拉伯危机依然不够,还应认识到:阿拉伯思想与文化中存在着诸多严重弊端,这是种种危机的深层原因。阿拉伯巨变迄今为止的诉求主要局限于政治层面,并未冲击思想与文化中各种深层问题,因而其意义和价值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宗派主义等阿拉伯社会的痼弊也于后巨变时代在民主的旗号下呈盛行之势。阿拉伯知识界已开始反思这场巨变的局限性和诸多问题。阿拉伯变革的走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前景并不令人乐观。

    2011年05期 v.13;No.77 62-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大选政治的影响

    何晓跃;许开轶;

    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人口群体的数量变化、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调整、人口的年龄变化、宗教信仰的变化、社会地位的改变、党派立场的变化等方面。这些变化必然引起不同人口群体在大选政治中力量对比的调整、两党选民基础的重组以及美国大选政治已有特点的改变,并进一步对两党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2011年05期 v.13;No.77 6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印度东北部分离与恐怖主义活动向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溢出问题探析

    李金轲;马得汶;

    印度自建国后,东北部地区分离与恐怖主义活动严重。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即我国藏南地区、印方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由于紧邻印度东北部,其安全局势也受到了印度东北部分离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直接影响。在地理、民族、经济等因素的作用下,"那加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等印度分离主义组织将其活动范围延伸至了这一区域。近年来,印度东北部分离与恐怖主义组织在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活动日趋频繁,成为影响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1年05期 v.13;No.77 72-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论坛》稿约

    <正>一、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别和地区研究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二、请用电子邮件投稿。来稿一律投编辑部邮箱,请勿寄给个人。

    2011年05期 v.13;No.77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