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国际政治

  •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民意对中国认识的分析

    熊志勇;

    对盖洛普自1979年以来有关中国的民意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个别年份外,美国民意对中国的基本认识是消极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出于安全战略的考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消极的态度虽然不能支配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但对其构成了压力和制约。尽管如此,美国民意对华认识还是缓慢地趋向积极。

    2010年05期 v.12;No.71 1-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介入”的回归与美国领导地位的重塑——奥巴马对外战略思想评析

    杨成;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的对外战略调整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作为对新世纪美国单边主义扩张战略的调整与收缩,美国从伊拉克等地撤军是美国战略调整的第一步。但在逐步完成战略收缩的同时,美国也在重塑美国对外战略的特性。作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传统思潮,"选择性介入"的回归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奥巴马对外战略思想的核心理念。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目的是重塑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力。奥巴马对外战略思想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产生影响,我们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2010年05期 v.12;No.71 8-1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合作与安全竞争:对东亚一体化的反思——兼评自由主义关于地区一体化的观点

    王庆忠;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地区内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功能性领域的合作能够产生"外溢"效应,从而促进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推动地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然而在考察东亚地区一体化的时候,各国之间在经济、技术等功能性领域合作不断增强的同时,并没有产生"外溢"效应,政治和安全一体化建设相比经济一体化建设仍显落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区域外大国的干预和区域内国家的地区认同感偏低。用东亚的现实来审视自由主义关于一体化的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总结自由主义关于地区一体化论点的欠缺之处,从而根据东亚的实际情况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关于地区一体化实现路径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2010年05期 v.12;No.71 14-1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国际关系

  • 文化与对外关系:欧盟的作法及启示

    徐进;

    新世纪以来,欧盟一直强调要把文化因素融于任何对外政策与行动当中,努力扩大欧洲文化和价值观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欧盟大力宣扬"文化多样性"和进行跨文化对话,希望以此创造一个自愿合作的环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共同生活、工作和创造,以克服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些做法有利于树立欧盟形象,推广欧洲价值观,使欧盟潜移默化地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不过,欧盟主张"文化多样性"应以"多样性中的一致性"为最终目标,而一致性的内容就是欧盟努力推广的一系列理念和价值,包括自由、民主、人权、宽容和言论自由,等等。欧盟正是巧妙地以这种"融普适于特殊当中"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2010年05期 v.12;No.71 20-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评析

    徐刚;

    2009年5月出台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是欧盟为适应扩大进程后新的外部环境的政策产物,是继实施南下战略后欧盟往东部方向推行其邻国政策的一项具体部署。计划的基本架构主要是以提升与东邻国家间的合作关系为战略目标、以高层级的会议形式为运作机制、以双边与多边合作为活动内容。在计划酝酿、出台及实践的过程中,欧盟内部成员及利益相关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立场与反应明显,其博弈将影响该计划未来实践的成效。另外,在将其与欧盟扩大政策相联系的同时,本文还指出,必须注意到邻国政策的差异性和双边性特征。

    2010年05期 v.12;No.71 25-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中外关系

  • 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其中国特色

    张颖;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边倒"战略确保了中国北部边界的安全及总体国家安全环境的获得;政权基本稳固后,新中国对周边国家实行了睦邻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前后,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此为标志,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周边外交战略。

    2010年05期 v.12;No.71 32-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与政治大国双重视角下的日本对华外交

    熊李力;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日本经济走向复苏的重大契机。对日本而言,区域经济战略中的对华合作非常重要。然而,日本以日美同盟为依托的政治大国战略又会强化对华竞争。只要当前中日之间的基本利益格局没有重大变化,日本对华外交的竞争性就将不时凸显。只有扩展两国的共同利益,才可能巩固和扩大两国合作的基础。

    2010年05期 v.12;No.71 38-4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欧盟能源安全政策分析——新制度主义视角

    闫瑾;姜姝;

    欧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地区和进口地区之一,欧盟能源安全不仅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反映了欧盟一体化的深入程度和欧盟能源政策的发展趋向。本文以欧盟成员国在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作为分析对象,选择新制度主义作为理论工具,首先对"欧盟能源安全"进行概念界定,并回顾了欧盟能源政策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其次讨论了新制度主义对欧盟能源研究的适用性,并通过制度的功能理论分析了合作的动因;最后指出欧盟能源一体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集体行动的困境,并提出当前欧盟在能源安全合作中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建构,以保证欧盟能够在稳定的价格下获得充足的能源供给,保障欧盟整体能源安全。

    2010年05期 v.12;No.71 45-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安全合作中联盟概念的理论辨析

    孙德刚;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合作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载体,联盟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界对联盟概念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传统现实主义时期、新现实主义时期、以及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后冷战时期。联盟定义在语义上的差异主要源于研究者个体知识背景的差异、各种联盟条款内容的差异和联盟判定标准的差异。通过与准联盟、集体安全和合作安全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尽管联盟的概念在表述上千差万别,但狭义的联盟概念比较明晰,能够为学界所普遍接受,即它是一类正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一,针对外部威胁;二,签订正式盟约;三,以安全合作为目的;四,以国家为主体;五,具有相对稳定性。联盟是衡量一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对联盟概念的严格界定和对联盟性质的深入考察有助于科学地判断各国的实力大小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

    2010年05期 v.12;No.71 52-58+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合作观与当代中国国际合作理论的构建

    刘传春;

    国际合作是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视民族国家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紧紧抓住民族国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统一性,对国际合作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科学认识,这些分析和认识是构建当代中国国际合作理论的理论来源,指导着中国以和平发展为主旨,谋求建立民主、多样、共赢国际合作关系的外交实践。

    2010年05期 v.12;No.71 59-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国制与地区

  • 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论析

    肖晞;杨晨曦;

    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由来已久,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而其独特的历史更是加深了巴斯克人的民族主义情结。不同历史时期的西班牙统治者和当代的民主政府对巴斯克地区的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的变迁。产生于佛朗哥极权统治时期的"埃塔"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西班牙自治制度的最大体制外毒瘤,久久不能愈合。本文阐述了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历史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希冀通过对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这一典型性极强的案例进行研究,对我国处理类似问题以警示和借鉴。

    2010年05期 v.12;No.71 63-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国别与地区

  • 宗教伦理道德与美国外交

    杨卫东;

    宗教是美国伦理道德的基础,源于清教的基督教伦理道德观促使美国将自身看作正义与道德权威的化身,从而在世界上充当着惩邪罚恶的重任,这种价值观判断影响到美国对世界的看法,并对美国外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美国外交中的这种宗教伦理道德观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美国外交中的这种宗教伦理道德观是一种乌托邦主义,但在自由主义学派看来,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某种宗教伦理道德的情结。

    2010年05期 v.12;No.71 69-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试析两次乌克兰总统选举与乌国内政治危机

    朱适;

    2004年10月31日,乌克兰举行了独立以来的第四次总统大选,选举争端在乌克兰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并使亲西方领导人尤先科上台。由于人民对于国内无休止政治内耗的厌倦和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满,2004年竞选的失败者亚努科维奇成为乌2010年总统选举的赢家。这两次选举折射出乌克兰东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经济、宗教等因素而产生的巨大裂痕:乌克兰西部主要为农业区,部分地区原属于奥匈帝国,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东部则是乌克兰的工业重地,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乌克兰重要的钢铁、煤炭、化工和军火厂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居民多信仰东正教。

    2010年05期 v.12;No.71 75-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