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国际政治

  • 权力转移及其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

    王公龙;

    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增长、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正在由超级大国向崛起大国转移;由"极"世界向"非极"世界转移;由西方世界向非西方世界转移;由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转移。在权力转移的背景下,超级大国通过霸权谋求私利的可行性在降低;大国和平崛起成为惟一的选择;大国战略博弈中非对抗性竞争的成分在增多;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动力加强。但权力转移也使国际秩序面临多重挑战,国际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

    2009年04期 v.11;No.64 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象征政治

    李明明;

    象征政治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发明和使用一系列的象征符号,欧盟塑造了自身在其公民中和世界上的形象与认同。我们认为象征政治在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建构模式上的缺陷,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完善和发展。

    2009年04期 v.11;No.64 6-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混合制德国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非比例性”比较

    周杰;

    混合选举制度分为混合比例型和混合多数型两大类型,不外乎是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日本模式的非比例性远高于德国模式,主要源于两种模式的选制结构不同,但究其实质仍然没有逃出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悖论。

    2009年04期 v.11;No.64 12-1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国际关系

  • 美国防止海上事件谈判政策探析——兼评《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

    吴少杰;李晔;

    1968年,美国邀请苏联举行防止海上事件谈判,以降低两国发生海上事件的可能性,防止两国因海上事件发生冲突,维护美苏关系的稳定。1971—1972年,美国与苏联进行了两次防止海上事件谈判,并于1972年5月签署了《美苏防止海上事件协定》,为两国海军规定了行为规则和作业规范,建立了预防和处理海上事件的措施与机制。该协定的签订,使两国间的海上事件大为减少,两国关系进一步缓和,促进了世界和平,并为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思路。

    2009年04期 v.11;No.64 18-2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关系伦理中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基于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理论的比较分析

    张旺;

    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关系伦理立场。世界主义将所有个人视为国际关系中正义的主体,认为某种普遍性的价值体系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社群主义则把共同体看作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性单位,坚持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共同体所具有的道德意义及其对个人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国际正义观: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通过对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各自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国际伦理的意义,并借此厘清国际伦理的可能性及限度。总结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利弊得失,将有助于构建一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伦理。

    2009年04期 v.11;No.64 24-29+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中外关系

  • 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关系

    张建新;

    随着奥巴马入主白宫和美国第111届国会接管立法议程,美国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走向格外引人注目。总体上,奥巴马政府以自由贸易为主调,继续致力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但给对华贸易政策打上了实用主义的烙印。而第111届美国国会的立法进程则将进入一个保护主义周期。国会将在人民币汇率、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等方面向中国不断施加压力,短期目标在于解决贸易严重失衡问题,长期目标则出于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考虑。因此,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走向,既取决于双边贸易失衡的程度,也取决于双方基本战略目标重合的程度、冲突的程度以及实现的程度。

    2009年04期 v.11;No.64 30-3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政治背景下的中美能源战略合作

    唐彦林;

    能源是中美两国具有共同挑战和共同利益的重要合作领域。能源问题兼具政治、安全与经济的多重含义。因受到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中美能源合作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本文在评估中美能源合作现状以及分析制约中美能源合作因素的基础上,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提出了中美能源合作的具体建议。

    2009年04期 v.11;No.64 37-4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对非洲关系的世界性建构意义

    黄昭宇;

    在目前世界上的大国与非洲关系中,中国对非洲的关系在缘起和演变上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世界产生了无可比拟的重大影响,具有明显的建构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与埃及建交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长足发展,不断迈向历史新高。中非关系超越西方传统国际关系利益至上和权力控制的价值取向与思维逻辑,建构起国际关系新模式,从而既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又促进了非洲的发展,同时传播和实践着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为建构和谐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04期 v.11;No.64 44-4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中的战略平衡变化与防御型国家的对策

    陈胜武;颜津津;

    在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中,进攻型国家通过损害他国安全的行为维护本国安全,蓄意挑战国家安全结构中既有的战略平衡。既有的战略平衡在进攻型国家和防御型国家的互动过程中发生变化,这一变化是由于进攻型国家将本国安全目标设定在损害他国安全的基础上,并实行进攻性的安全政策引起的。在不同的力量对比结构中,进攻型国家的安全目标不尽相同,战略平衡变化的幅度和频度也不尽相同。面对进攻型国家对本国安全的损害,防御型国家在不同的情势下会采取各种防御策略,以维护本国安全,并保持战略稳定。

    2009年04期 v.11;No.64 49-54+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制度变迁视角下解决“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问题的尝试

    江帆;

    当前,追求"体系化"和"科学实证",并因此获得了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问题上。本文认为,上述争议主要来源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共同坚持的"静态分析"视角忽略了制度和变迁因素而存在"偏颇化"的缺陷。为解决上述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寻找"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统一"的"理性假定",并对之进行符合逻辑的演绎,将"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等对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合作建立与否的不同观点放置于"制度变迁过程"的不同的阶段,并以此进行合理折中。

    2009年04期 v.11;No.64 55-6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制度、制度化与国际合作的再解释

    惠耕田;

    在理性主义范式内,制度有助于合作,制度化有助于合作深化是学界共识。但在国际政治中却存在制度化未必导致合作深化的现象。为探索这一问题,本文将制度化具体分为制度本身的制度化和行为体行为的制度化,这有利于通过实证的方法探索制度化对于国际合作的推动作用。制度性合作是制度化合作的起点,其条件是制度安排必须有助于行为体从长远角度考虑共同利益。但是只有在规范语用学的指导下,行为体的互动模式才有可能产生正向认同,共同利益才有可能出现更新和扩张的态势,制度化合作的现象才有可能持续。这种互动模式正是制度化导致合作深化的附加条件。

    2009年04期 v.11;No.64 61-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8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国别与地区

  • 左翼党的崛起及其对德国政坛的影响

    杨直;

    最近德国政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左翼党的崛起,而这与目前全球化等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出现不仅产生了德国政界左倾化的效应,而且还改变了德国传统的政党格局,从而使德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更加开放以及充满变数和可能性的五党体制。

    2009年04期 v.11;No.64 67-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海外印度人对印度崛起的影响

    时宏远;

    海外印度人的普遍成功不仅使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而且也对印度的崛起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政治和外交上,海外印度人能促进印度与其所在国的关系;在经济上,海外印度人能拉动印度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海外印度人是印度文化的有力宣传者和传播者;在形象塑造上,海外印度人吃苦耐劳和勤奋拼搏的精神有助于树立印度良好的国际形象。由于海外印度人对印度的崛起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印度政府逐渐改变了以往对海外印度人的冷淡态度,转而对其采取了一种比较友好的政策。

    2009年04期 v.11;No.64 73-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