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理论探讨

  • 关于研究中国国际形象问题的几点思考

    管文虎;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条件下,国家的国际形象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与自然要素的综合认知与评价。某国的国际形象是其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明确区别和科学界定国际形象与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包括"我形象"(内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与"他形象"(外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即国际形象),两者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科学分析并深入探讨中国国际形象与国内公众心目中国家形象的差异,从中寻找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2007年05期 No.53 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0 ] |[阅读次数:1 ]
  • 国家何以建构国际规范:一项研究议程

    徐进;

    一些建构主义学者一直努力将国际规范理论建设成一个体系理论,这使他们对国际规范自身的生成与变化关注甚少,国家→国际规范这个维度被"忘却"了。建构主义无法解释,在既定的无政府文化结构下,互动规则如何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个新的无政府文化的出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家属性入手,探究属性变化对国际规范乃至文化结构的影响。因此,单元不象结构主义所假定的那样被动,只是它的能动作用一直被学界所忽视。

    2007年05期 No.53 7-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王丽娟;

    战略文化是一个国家所有成员共享的对国家安全具有指导意义的诸如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等一整套宏观战略观念。战略文化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战略文化的导向作用;战略文化在国家安全战略执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文化的激励作用;二是战略文化的协调作用。

    2007年05期 No.53 13-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不对称冲突研究——从“强者”向“适者”的隐喻转换

    杨少华;许斌;

    在当代,不对称冲突正越来越占据国际冲突"光谱"中的重要地位。然而,既有的解释由于主要采用了还原主义方法而存在着局限,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于"强者"的内在隐喻。本文认为,借助"复杂适应系统"(CAS)的理论,实现不对称冲突研究从"强者"向"适者"的隐喻转换,我们就可以对研究方法、研究视域、提问方式以及求解取向有一个崭新的视角,从而开辟一条理解当代不对称冲突现象的新途径。

    2007年05期 No.53 19-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失败与失败国家——关于“失败国家”现象的一些批判性思考

    甘均先;

    "失败国家"是一个当代现象,但它应该与"国家失败"区分开来。"国家失败"表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面临的不断受挫的正常过程,而"失败国家"则表示一种耻辱的身份。"失败国家"这个词语在冷战结束后被制造出来,它的内涵不断扩大,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对它的解释表现为一个不断展示美国价值观的过程。国家失败的后果是危险而苦涩的,但它并不必然与恐怖主义相连。国际社会对国家失败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但时时遭遇集体行动的困境。国际社会需要调整对国家失败的认知、态度和策略,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拯救国家失败的道路。

    2007年05期 No.53 25-30+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中外关系

  • 如何理解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罗建波;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既是对过去50年中非友好合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未来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规划和设想。近年来,中非合作的战略基础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这一历史转型奠定了新时期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中非交流的领域与内容迅速得到拓展,日益形成一种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全方位合作局面。中国对非外交方式和手段也日趋丰富,多边外交、公众外交等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本文还对如何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2007年05期 No.53 31-3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调整中的中印巴三角关系

    李昕;

    冷战时代大多时间里,中印巴三角关系是以敌视和对抗为结构特征、以权力竞争和传统安全关切为主要内容的。冷战结束后,中印和印巴间的冷漠与对峙被打破,调整中印巴三角关系的历史机遇出现。"9.11"事件后,中印巴三边良性互动加快,三角关系的性质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印度的现实主义权力思维和全球大国抱负有可能使中印、印巴关系陷于"安全困境"的结构性矛盾之中。中印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三角关系,解困结构性矛盾是关键。

    2007年05期 No.53 3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国际政治

  • 联合国与国际环境治理

    张海滨;

    2007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在其历史上首次讨论了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联合国与国际环境治理的关系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简要介绍联合国进行国际环境治理的主要机构之后,运用罗伯特.基欧汉等人提出的"3Cs"分析框架,对联合国在国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强调在聚焦环境问题提高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方面,在促进国际环境谈判方面,在提高国家履行国际环境条约的能力方面,联合国的核心作用是其他国际组织难以取代的。但要扭转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联合国任重道远,必须进行重大改革。

    2007年05期 No.53 42-4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核危机管理模式之比较分析

    陈先才;

    冷战结束以来,核危机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隐患。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核危机管理的高度重视。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核危机管理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伊拉克模式、独联体模式和利比亚模式等。考察冷战后国际核危机的管理模式,对我们当前分析与解决朝核危机及伊朗核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07年05期 No.53 48-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国际关系

  • 《临时协议》与战后初期英美核合作

    孙健;

    战后英美核合作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的旅程,尤其是1945年至1951年的英美核合作更是充满了矛盾与纷争,成为战后英美关系中的"另类"和"反常现象"。美国国会于1946年8月通过了《麦克马洪法》,致使英美核合作停滞不前。但经过英美两国政府艰苦努力,1948年1月英美加三国达成《临时协议》,英美两国在非军事领域开展核合作。《临时协议》是英美两国讨价还价的结果。该协议的达成不失为英美两国政府一次成功的合作,两国政府均将其视为一个很大的胜利。

    2007年05期 No.53 53-5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

    何志龙;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2007年05期 No.53 58-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世界经济

  • 一站式审查跨国兼并的欧洲经验及多边借鉴

    王中美;

    从1989年欧共体兼并规制法起草时起,欧委会一直将之视为另外一项"重要的确保欧共体内竞争不受扭曲的机制",它服务于欧洲市场统一化的宏观目标。它意在各成员国让渡管理权力的基础上,对本区域内跨国兼并提供一站式审查。欧共体兼并规制法被证明是更有效率和一致性的。欧共体的"一站式审查"经验为更合理地规制跨国兼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007年05期 No.53 63-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国别与地区

  • 全球化背景下爱尔兰大众传媒的转型

    刘琛;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爱尔兰对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并由此带动了国内许多产业的转型,其传媒产业即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三个控制因素入手,阐释全球化背景下爱尔兰大众传播政策、传媒经济结构,及其流行文化的变迁对爱尔兰大众传媒转型的影响,并分析这种转型的性质。

    2007年05期 No.53 68-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市民社会与东南亚的治理变革

    郭宏;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东南亚市民社会迅速发展起来。市民社会以其对人类安全的诉求挑战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与建立在该安全观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通过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治理过程,市民社会已经成为东南亚治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传统治理议程和结构的变革。但是,由于众多障碍因素的存在,参与治理模式的规范和方式真正融入东南亚的治理实践尚面临不少挑战。

    2007年05期 No.53 73-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