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三个伦理向度

    姜安;

    国际政治学的伦理向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理价值取向。借助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历史发展逻辑力的推动,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围绕国际政治与伦理价值、女权主义与国际政治伦理、全球问题与生态伦理等国际性问题,展示了独特的伦理关怀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2006年06期 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现实主义传统中的“国家至上”原则

    李刚;

    “国家至上”,作为近代欧洲的一种现实主义外交原则,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它在法国及欧洲的实践,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大一统国际体系的瓦解和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并开启了以现实主义原则指导近代欧洲外交的传统。在理论层面,“国家至上”原则对现实主义发展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标志着民族国家被确立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分析单元;它为“国家利益”原则的形成提供了早期观念形式;它催生了近代欧洲均势外交的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均势理论的发展。

    2006年06期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制度理论的新趋势——论理性主义的局限和建构主义的优势

    徐正京;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关系理论中不同流派对国际制度的看法各异。本文对理性主义的国际制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国际制度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理性主义的国际制度理论的局限性,指出建构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理论的局限性。

    2006年06期 10-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制衡还是外交摩擦?——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形式及动因浅析

    张帆;

    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现象引起了国际政治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美国部分学者依据所谓的“软”制衡理论,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阐释、分析这一现象,并得出这种反对具有“制衡”性质的结论。本文针对这一结论,仍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考察欧洲有关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现象,但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反对不是制衡,而是传统的外交摩擦。

    2006年06期 14-19+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球治理:在规范与经验之间

    卢静;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与全球问题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兴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全球治理既是规范的(normative)又是经验的(empirical):规范是从权利出发对实现理想国际秩序的追求,它由一些共同的价值构成;经验是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权力斗争的过程和结果。有效的全球治理需要在规范与经验的互动统一中寻求。

    2006年06期 20-2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试析冷战后印度对东盟的经济外交

    任佳;张毅;

    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实施“东向政策”,大力推动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积极推进大国战略,印度与东盟的关系也因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双方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对话机制,并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额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印度有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的趋势,与东盟的合作前景看好。

    2006年06期 24-2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伊朗视野中的以色列

    何志龙;

    伊朗根据其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地区战略目标,在不同时期对以色列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巴列维王朝为了抵御苏联的威胁和应对激进阿拉伯国家的挑战,视以色列为外围战略盟友;霍梅尼虽然把反对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化,对以色列公开指责,但因共同的安全利益需要,在两伊战争期间伊以秘密从事武器交易;海湾战争和冷战的结束,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为争夺地区主导权,伊以展开激烈竞争甚至对抗;“9·11”事件后随着伊朗安全环境的恶化,为了争取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和转移伊核问题上与美欧的紧张气氛,伊朗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指责,甚至支持“哈马斯”和“真主党”袭击以色列。

    2006年06期 29-3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尼克松政府1971年联合国中国代表权之失

    吕迅;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关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策环境、过程和模式。尼克松总统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实际上,他直到1970年底才真正认真加以考虑。他和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构成了决策核心,并对该问题进行了战略放弃;同时又对长期负责该事务的国务院系统和国务卿罗杰斯毫不信任,从而造成严重的信息脱节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战术失误,使得美国最终在1971年失掉了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的主导地位。在一批新近解密的美国国家安全档案的帮助下,本文对于这次美国在联合国失利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决策过程中的若干关键因素,并构建了该问题决策的陀螺模型。

    2006年06期 34-39+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冷战后的“中国威胁论”

    钱皓;

    冷战后,传统基金会通过发表文章、为行政部门和国会提供背景材料和研究报告、举办学术讨论会等多种方式,系统地、多方面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传统基金会近十年来在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如何输出其“中国威胁论”之“思想”并如何寻求影响美国政府对华决策。

    2006年06期 40-4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和谐世界”:中国“和”哲学与持久和平——以对道家、儒家、墨家“和”哲学的分析为中心

    肖刚;

    从对中国道家、儒家和墨家的“和”哲学的分析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儒家和道家的“和”哲学强调“和谐”的同时,也重视“和”的“和平”内涵,或者说和谐与和平是“和”的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而墨家的“和”哲学,“和平”的内涵成为重中之重的同时也强调“和谐”,三家共同之处,就是“和谐”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持久和平。如何取得和平,道家以辩证思维主张大小国家互相“谦下”但大国应该率先垂范,同时,道家重视高级政治和低政治的平衡以建立和谐,儒家重视和平机制与信守条约,而墨家除了在理念上更注意“兼相爱”和“交相利”的结合之外,同时也特别重视实力后盾特别是强大的科学技术在阻止侵略战争中的作用,并用实际行动劝阻侵略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创造和平的篇章。

    2006年06期 48-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土地,公正,农业发展:拉美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土地产权改革比较

    孙亮;

    本文比较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拉美和前苏联、东欧国家进行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拉美的改革侧重于平均地权,在实现了农业高效率发展后重建社会公正。前苏东的改革侧重于创造地权,通过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由提高农业生产率。由于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这两场产权改革虽没有普遍造成土地大规模集中的结果,但也未能充分实现土地价值、增加农民福利的目标。如何一方面利用外部发展资源实现土地的潜力,另一方面又保证资源控制者不因制度化的不平等而完全剥夺发展成果,是发展中国家土地制度设计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2006年06期 55-60+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地区主义的若干理论阐释——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述评

    郭宏;

    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当代经济地区主义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本文对学术界关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的三个主流理论模式进行评述,然后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发展及当代地区主义理论研究动态,探讨了运用综合解释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路径,并指出了构建地区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模式应考虑的一些关键变量。

    2006年06期 61-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科索沃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

    柯静;

    黑山共和国的独立使科索沃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塞尔维亚声称不放弃对科索沃的主权,国际上也有反对科索沃独立的声音,但舆论普遍认为未来一年内科索沃实现独立将不可避免。本文对科索沃问题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对科索沃战后局势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科索沃既成现实的阿、塞南北分治使科索沃分裂、科塞重划边境的可能性增大,国际社会多年来坚持的“不以民族居住的自然边界重新划定国界”的巴尔干政策面临严重挑战。

    2006年06期 6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北欧妇女参政:一个政治学维度的分析

    肖莎;陈敏;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女权运动出现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主题的第一次高潮,此后,北欧五国的妇女一直以高涨的参政热情和斐然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本文试图从参政主体素质及参政途径、参政客体中妇女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对北欧妇女参政进行政治学维度的考察,分析北欧妇女参政中蕴涵的政治学涵义,以期对我国的妇女参政有所启迪。

    2006年06期 72-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论坛》2006年第1—6期总目录

    2006年06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论坛》稿约

    2006年06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