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忠岐;
基于“9.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了要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新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该战略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境。虽然在强调民主改造的意义上新中东战略具有一定新意,但从其内在困境来看,它却与美国以往的中东战略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产生乐观预期。
2006年04期 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林彬;
在国际法学史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效力不断面临各种质疑,原本为法学内部的争议在国际法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之间重新浮出水面。将国际法置身于国际政治现实的大背景中,澄清对国际法的约束力和对国际法的遵守的质疑,需要有新的注解。此外,造成学科间误解的原因在于交流的缺乏和视角的差异,对共同问题的关注和共识为差异的弥合与学科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2006年04期 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龚洪烈;
本文从战略及具体政策层面考察了“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反核恐怖主义政策,认为布什政府的政策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并不成功。从战略上的先发制人到防扩散及国土安全政策,布什政府存在一系列的失误,而战略失误是导致政策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2006年04期 12-1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潘志高;倪海宁;
美国2006年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基本继承了2002报告的三大重点,即用“先发制人”手段打击恐怖分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加强与大国的合作、在全球促进经济繁荣与政治民主,但凸现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几个调整的新动向。美国仍在致力于谋求本国的“绝对力量优势”和“绝对安全”,向多边主义的“回归”是不彻底的,推行“先发制人”和“有效民主”政策背后的动机尤其值得继续关注。
2006年04期 18-2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启朋;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群体性,人是具有伦理道德自觉的能动的个体角色。这种人文精神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视人间道义秩序与天人关系和谐的文化。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特质,刚健自强与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道德自我完善是中国人文精神蕴涵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的天下情结、人文关怀与和合哲学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对今日中国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缔造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平外交是中国的文化选择。
2006年04期 24-29+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飞;夏莉萍;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外交的任务、目标、方式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外交调整的结果。本文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为例,以中苏(俄)双边关系的演变为线索,谈谈中国外交的“学习”、“认知”与“创新”过程,及其对中俄双边关系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影响。
2006年04期 30-3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公龙;
冷战结束以来,面对理论解释上的困境,新古典现实主义者在继承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内核的同时,将国内政治因素引入现实主义范式中,结合结构层次分析、单元层次和个人层次分析,大胆提出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上述努力有助于缓和现实主义内部的争论,弥补结构现实主义在政策分析问题上的不足,而且也为现实主义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增强了对外部理论批判的承受能力。但由于新古典现实主义借鉴了其他理论的分析变量,损害了现实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其对国内政治因素的过度强调,也失去了现实主义的简约性。新古典现实主义尚不具备成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条件
2006年04期 36-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段小平;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缺少一个共同的最高权威。但是无政府的国际社会并不是无序的,而是逐步朝着有序方向演进的,其无政府状态的程度随着历史的进步而逐步减轻,有序性在不断增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际社会秩序出现过均势秩序、霸权秩序和多极竞争秩序,但这些秩序模式均不是理想的国际秩序模式。中国提出了建构和谐世界秩序的主张,正确反映了国际社会演进的方向,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因而是理想的国际社会秩序模式。
2006年04期 42-4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彭述华;
人们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前景普遍悲观,这是由众多制约因素造成的。东亚各国国情差异、不对称相互依存、外向型经济、民族主义观念及现实主义思维、所谓的“安全困境”、日本的消极态度、中日关系障碍、核心国家牵引动力的缺乏和国际合作机制缺失等各种消极因素,从不同领域不同方位释放阻力,阻滞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其中,民族主义肇始的安全疑虑和政治歧见的“裂变”,影响尤甚。
2006年04期 4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沈青兰;
俄罗斯思想作为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思维理念是决定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在分析俄罗斯思想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俄罗斯思想对转型中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指出历史和现实的俄罗斯思想对转型时期俄罗斯外交战略的选择和形成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现时俄罗斯的大国外交战略、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思想观念的回归为出发点的,同时注入了时代元素。俄罗斯思想对其外交政策所起的积极作用应予肯定,但其消极的一面所起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
2006年04期 53-5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曹阳;
本文认为,俄罗斯对欧经济战略有三种模式可以选择:“一体化模式”、“战略伙伴模式”、“联系国模式”。三种模式的战略目标分别是最终加入欧盟、维持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欧盟的联系国。根据俄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未来俄罗斯很有可能选择“联系国模式”。
2006年04期 60-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殷桐生;
2005年5月22日德国社民党在北威州大选失利,施罗德为了摆脱困境,化被动为主动,宣布提前进行联邦议院大选。经过种种曲折和意外之后,组成了黑红大联盟。11月11日,经过4周的谈判,两党终于提出了其联盟条约,核心是经济政策,口号是“整治、改革、投资三和弦”。作者对新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求深入探讨德国大联盟政府的经济政策。
2006年04期 64-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广辉;
从外部因素对苏联国内的民族问题演化分析苏联崩溃的原因,是欧美学界研究苏联解体的路径之一。学者们从苏东关系的演变、阿富汗战争的震荡、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等角度,研究和考察了外部因素对苏联国内民族问题的影响,进而在促成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国内学界探讨苏联解体从各种不同视角提供了借鉴。
2006年04期 69-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许蔓舒;
国际危机预警研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外的国际危机预警研究在冷战结束后发展非常迅速,而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则非常薄弱。本文回顾了国际危机预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2006年04期 75-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