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 抉择,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之间——英国与战后欧洲安全和防务建设

    梁晓君

    在战后欧洲安全和防务建设中一直存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两条路线之争,英国在这场争论中扮演独特的角色。本文结合战后欧洲安全和防务建设由大西洋主义向欧洲主义迈进的历史,论述了英国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结论认为: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之间徘徊的英国,难以决定欧洲防务的结构,但可以影响结构之内的平衡;在可预见的未来,英国不会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之间做出清晰的选择,欧洲防务仍将是二者的复合物。

    2005年05期 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东南亚无核区:历史与现状

    王良生

    1984年7月东盟首次提出东南亚无核区的概念后,经过长期的讨论酝酿,1995年底,东南亚10国共同签订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然而,它迄今尚未得到核大国的批准。本文试图通过东南亚无核区的发展演变,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制约或促进其实施的各种内外因素,并展望其未来走势。

    2005年05期 6-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

    朱凤岚

    日美同盟关系的维持与发展是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尤其是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战后日本安全防卫的根本保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对1951年日美安保条约签署以来历次调整的继续,更是对过去的超越;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观诉求。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2005年05期 11-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联合国在解决西撒问题中的作用分析

    李开盛

    联合国一直努力参与并推动西撒哈拉(简称西撒)问题的解决,曾有效促成各方实现停火。但是,西撒问题迄今仍然悬而未决,从整体来看,联合国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且具有较大的波动性。霸权主义的干扰、大国利益与注意力的转移、缺乏解决争端的有效手段以及联合国自身公正性等一系列因素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只有坚持公正对待所有冲突、加强安理会的权威、坚决按照《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基本准则公正、现实地处理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秘书长及其代表的积极作用,才能促使西撒问题得到尽早、妥善解决。

    2005年05期 16-1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美国与巴西关系中的“核因素”及其影响

    李小军

    巴西一直把发展核力量看作是提高国际威望和谋求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因而捍卫民用核发展权利的立场坚定不移。但美国指责巴西的核发展已突破民用的藩篱,有谋求核武化的危险。这种“核因素”已成为影响美巴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推进南美一体化进程和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等问题上,巴西离不开美国的支持,美国也不愿在自己的后院制造另一个伊朗。两国关系会在争吵与斗争中不断发展,但“核因素”的影响不会轻易消除。

    2005年05期 20-2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英国缘何对欧盟若即若离

    赵怀普

    英国加入欧盟已过而立,却仍在选择全面融入和与欧盟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之间徘徊。从政策与问题层面分析,英国对欧盟若即若离,主要是因为“入盟”涉及英国的战略选择、侵蚀了英国的主权和冲击了英美特殊关系。而这根本上是由英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和外交传统所决定的,它同时意味着消除英国对欧关系困境的艰难。

    2005年05期 26-3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有关“中国崛起”的辩论

    卢祖送

    围绕着中国的崛起,在美国国内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理论解读,一是新现实主义,二是传统现实主义,三是贸易和平论,四是民主现代化论。前两个视角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将中国的崛起看成是美国的威胁;后两个视角从自由主义的理论出发,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美国的国际地位。前者形成对华“遏制派”,后者便是对华“接触派”,两派对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解读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从1993年至今,展开了激烈的对华政策辩论。这次辩论打破了美国传统的政治分野和内政外交之间的界线,给两国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辩论双方在逻辑前提和政策目标等方面又有许多共通之处。

    2005年05期 31-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能源三角地区”与中印能源竞争和合作

    胡庆亮

    “能源三角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中国和印度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大国,其能源进口的大部分皆来源于此。为了确保各自的能源安全,两国在这一地区展开了积极的能源外交。中印在寻求能源方面既存在竞争的现实,也存在合作的机遇。能否健康竞争、善意合作关系到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亚洲乃至世界能源格局的重构。

    2005年05期 38-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

    伍福佐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了获得稳定安全的石油供应,日本采取措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积极竞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零和”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关注中日能源合作将产生的相对获益造成的。日本认为,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较多相对获益,并随着相对获益的累积,中国的实力将不断增强,最终使中国有能力挑战日本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日本不仅不愿意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反而与中国激烈竞逐。然而,中日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两国面临能源问题的共同性将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的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

    2005年05期 43-4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与文莱石油贸易与对策思考

    廖小健

    本文分别探讨文莱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与现状,中国与文莱的石油贸易,以及文莱能源主要输出国日本、韩国获取海外能源稳定供应的主要策略。本文认为,中国可借鉴日韩两国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海外能源开发,参与东南亚产油国的能源开发。

    2005年05期 48-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合作理论”的不同解读

    宋秀琚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中的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从各自的理论假设出发,演绎推论出了不同的国际合作理论:霸权合作论、制度合作论和合作文化论。文章简要总结了在这些国际合作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学者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及其特点。然后,作者评价了这些国际合作理论。结论部分吁请中国学者关注国际合作理论研究。

    2005年05期 52-5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在延续中把握变迁——对“现实主义无法解释变迁”的回应

    刘丰

    来自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理论等不同阵营的学者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批评现实主义是一种静止的、僵化的理论,无法解释国际体系的变迁。这种观点忽视了现实主义对变迁问题的已有论述,有明显的偏颇之处。文章从变迁的类型、方式、动力和后果等四个方面对现实主义关于变迁的思想进行了明确的归纳,并且指出,在延续中把握变迁的思想是理解变迁的要义。

    2005年05期 58-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俄罗斯利益集团与经济转轨的制度分析

    温俊萍,高子平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制度变迁,俄罗斯走上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历程。在跌宕起伏的转轨过程中,一支特殊的力量——利益集团始终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从利益集团的视角,运用制度主义的理论工具,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和绩效特征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描述,以期深化对俄罗斯经济转轨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005年05期 63-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联邦攻击型枪支法案的废止看2004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利益集团政治

    赵峰

    美国社会的枪支问题严重,已经成为美国总统大选无法回避的问题。枪支问题的日益凸现,和利益集团的参政是分不开的。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各派利益集团相互较力,对大选的结果所施加的影响不可小觑。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总统大选集中体现了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文章以联邦攻击型火器法的废止为切入点,联系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政治背景,剖析了全美步枪协会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大选的策略,从而以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为视角管窥了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

    2005年05期 68-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伊朗“第三国外交”战略的历史考察

    陈万里,杨明星

    自伊朗核危机爆发以来,伊朗积极借用欧盟外力平衡美国压力,多次化解了核危机,避免了联合国的制裁和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朗成功引入欧盟外交斡旋机制得益于其近代历史上传统的“第三国外交”战略思想。关于伊朗“第三国外交”,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系统分析和专题研究得很少;本文旨在阐述和评析“第三国外交”的内涵、历史渊源、实践过程、历史影响以及伊朗处理核危机的外交特点。

    2005年05期 74-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