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

  • 瓦森纳安排的缘起与发展

    侯红育

    瓦森纳安排是当今世界上管制常规军品和两用物项出口的惟一多边机制,成员包括世界主要武器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特点是,在法律上是一个非正式组织;组织上呈开放性,对符合其标准的国家开放;强调军品和两用物项出口的透明性,以阻止可能导致破坏局势稳定的武器积聚;内部决定需要获得成员国的一致同意,但具体执行是各个成员国的权力;其管制清单有一定的权威性。美国国会及智库认为,瓦森纳安排明显存在局限性,只有磋商机制,没有执行功能;关键概念模糊,导致成员国各行其是;一致性原则阻碍其向深入发展。但美国及欧洲国家的政府官员认为,年轻的瓦森纳安排有助于防止常规武器的扩散,其机制将逐步得到强化。

    2005年04期 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从“9.11”事件看美国—伊斯兰“文明冲突”的宗教内核

    张志洲

    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角度看,“9.11”事件的发生是由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的失衡以及美国和伊斯兰世界之间巨大的国际政治权力落差所导致的。那么,是什么造成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这一权力的落差呢?本文对此进行追问,认识到伊斯兰教和西方基督教新教之间的不同物质财富观念是这一权力落差的重要历史根由之一。而这两大宗教又是这两大文明之所以成其为自身文明的内在核心要素,所以这种国际政治权力落差又表现为以宗教观念为基础的文明之间的冲突。从“9.11”事件可以看出,美伊之间的“文明冲突”有着坚硬的宗教内核。

    2005年04期 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后冷战时代的欧洲新民粹主义

    林红

    新民粹主义是一种后工业时代的社会思潮,它与20世纪90年代欧洲极右翼思潮的泛滥和激烈的政党政治紧密相连,散发着极右气息,反映了后冷战时期的欧洲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变迁,是所谓“欧洲右倾”的标志之一。它的出现与“中左”派政府的无能、战后共识的崩溃,移民大量涌入的压力以及欧洲一体化的深入直接相关;它与其它极右翼思潮如新纳粹主义有着既联系又区别的复杂关系。虽然极右势力在欧洲的确呈上升之势,但新民粹主义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难以帮助极右政党占据主流地位。

    2005年04期 12-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京都议定书提供的“选择性激励”

    陈刚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是整个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由于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过程中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且全球大气资源具有典型的国际公共物品特征,因此为了克服各国“搭便车”的倾向,国际社会需要制定新制度以促成有效的集体行动,保障国际公共利益。文章从国家行为体理性、自利的角度出发,借用了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以2005年2月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作为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提出为解决全球公共问题而设计的国际制度,吸引行为体加入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有选择地为不同类型的成员提供单独的激励因素,而不仅仅是国际公共福利本身。

    2005年04期 17-2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南亚战略建构下的克什米尔政策

    马荣升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南亚战略经过不断调整,逐步发展为目前的“印巴并重”战略。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由不插手转为积极介入,一种较为清晰的克什米尔政策已经形成。但由于美国的南亚战略存在诸多矛盾之处,该政策的实施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克什米尔政策将以维持现状、防止出现南亚出现大规模战争而诱发地区形势动荡为主要考虑,同时通过积极施加影响,推动印巴通过双边谈判稳步解决两国争端。

    2005年04期 22-26+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越南战争中的美英关系——以约翰逊—威尔逊政府时期为例

    张颖

    越南战争是美国在冷战时期遇到的最严峻的军事考验之一。为了使这场战争国际化,美国强烈要求其最重要的盟友———英国向越南派兵。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英国拒绝了美国的出兵要求,采取了与美国相悖的脱离政策,并坚持谈判解决越南问题的立场。美英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分歧给美英“特殊关系”蒙上了阴影,以至于有学者将约翰逊-威尔逊时期称为美英关系史上“几乎忘记了友谊”的“贫瘠年代”。

    2005年04期 27-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第一次论战中现实主义者的误读及其学科意义

    陈玉聃

    通常认为,在国际关系理论史上,有过数次论战。第一次论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于理想主义学派和现实主义学派之间,这次论战奠定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学科地位,往往被视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次超越。然而,这一论战实际上是单方面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实主义者主导和构建的。通过对理想主义传统、现实主义传统以及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误读,现实主义理论宣扬了自己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形成了在本学科中的身份。对于理论传统和理论对手的误读,并不仅仅局限在第一次论战中,我们在阅读国际关系理论著作时需要更为审慎的思考和甄别。

    2005年04期 33-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小国概念分析

    方军祥,李波

    一直以来,现实主义的范式主导着国际关系研究,国际体系中大国扮演主角,小国处于从属地位。在无数的实证和经验的研究中,毫无疑问,理论的话语权仍然为大国所掌握,小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本文拟就被学术界所忽视的小国一词概念为对象,对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小国定义以及其特征进行一番梳理,廓清国际关系中对这一行为主体的认识。

    2005年04期 38-4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意识形态

    潘亚玲

    自启蒙运动以来,“进步”作为一种信念,逐渐渗入到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人文科学。尽管冷战的结束证明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追求“进步”上的失败,但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进步”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却取得了“长足”进步: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而言,它是这一学科本身及其内部等级划分的合法化证明;而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关注的外部世界而言,它又成为了“西方中心论”的合法化证明。正是这种“进步”意识形态的存在,使得打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霸权显得异常必需与紧迫,使得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更显迫切。

    2005年04期 43-4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小布什第一任期内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浅析

    李宝俊,方柏华

    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是小布什政府的第一任期。在这四年中,受台湾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摆动。具体看,中美关系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四个阶段,大致上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W”型。本文对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中美关系的四个阶段从演化过程、演化特点和演化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第二任期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可能影响作了一些探讨。

    2005年04期 50-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国际经济组织的决策机制研究

    王中美

    国际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国际法律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主体,其决策机制的民主性与公平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观近代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组织,可以发现,某一国际经济组织之所以会选择某种决策机制,往往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契合其本身的性质与职能需要;二是决策程序的设置须反映各成员国经济力量对比以及其他对通过决议有影响的经济因素,即务实性倾向。本文将综合各国际经济组织的情况,分析其决策的每一步骤,提供一种纵览与评价。

    2005年04期 55-5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世纪之交的非洲人口形势

    张善余,彭际作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非洲人口高速度增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这一趋势预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同时还受到多种政治和社会性因素以及传统婚姻习俗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过高已造成多方面的不良社会经济后果,其突出表现就是人均GDP和人均食物产量多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近十年来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特别是南部非洲的流行,对人口的影响非常严重,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2005年04期 60-6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早期文化外交机制的构建:过程、动因及启示

    胡文涛

    反对“官方文化”(officialculture)的传统理想主义思想造成美国官方文化外交起步较晚;以反击德国法西斯对其后院拉美地区发动“文化攻势”为契机,美国政府逐步建构了官方或半官方机制、凸显其在对外文化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并藉冷战的现实需要,频繁变更文化外交机构。理想主义思想推动国会立法,以明确政府在文化外交活动中的适当角色以及保障相关项目的拨款。外交决策者现实利益的追逐和教育文化界理想愿望的祈求之间的较量使得机制建构过程复杂,但相对成熟。中国在完善现有的文化外交机制的过程中,可从美国早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005年04期 65-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

    王勤

    在亚洲区域一体化中,东盟最早启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已逐步显现。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对区域内其他的一体化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2005年04期 70-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核不扩散政策的悖论

    章节根

    日本政府在坚持核不扩散立场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在国际核不扩散领域的领导地位。“无核三原则”、《原子能基本法》以及《核不扩散条约》是日本核不扩散政策的三根支柱。但由于美国为日本提供的前沿核威慑、日本的核能政策以及日本国内日益增多的“核武装论”,使得建立在三大支柱基础上的日本核不扩散政策缺乏说服力,日本的核不扩散政策因此难以达到它预期的效果。在新的变动的安全环境中,本来就存在不确定性的日本核不扩散政策又遇到了新的挑战,日本坚持核不扩散的立场因此有可能发生转变。

    2005年04期 74-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国际论坛》稿约

    2005年04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